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

时间:2017-08-08 18:07: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仅有7%的老年人对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一项针对什刹海社区百位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移动支付不复杂,一般能够出来购买东西的老人都有能力学习使用,当然仍会有一部分因为视力等身体原因不能使用移动支付的老人,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提供弥补的措施。

  当很多年轻人在头脑中将老年人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支付割裂开来的时候,一个不争的事实却已摆在面前:在全社会都走向老龄化的趋势下,不是老人离不开市场经济,而是当今市场的盘活越来越离不开老年消费群体。这使得在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消费前沿,并没有因为其所谓的技术门槛而将老年人关在门外。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做的一项市场调查,印证了这一观点。

  半数65岁以下老年人每天都用移动支付

  什刹海是京城比较典型的老年社区。数据显示,在常住人口中,区域内65岁以上退休老人就有3500多名。北青报记者当天在什刹海周边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对55岁至65岁、65岁至70岁以及70岁以上年龄段的老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第一个年龄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使用范围包括日常购物、收发红包、家庭缴费、共享单车。而在65岁至70岁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围和第一年龄段老人区别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动支付1次,但使用范围比较简单,更多的是在家庭群体中收发红包。

  但也有个例,一名82岁的老人就表示,他能够使用移动支付日常消费,并亲自给北青报记者做了演示。

  近七成老人靠自己学会移动支付

  出乎北青报记者意料的是,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而依靠子女或他人指导的占19%,社区培训活动指导的占13%。在能够使用移动支付的老人中,60%以上的老人使用的智能机是子女购买或者淘汰的,30%左右是自己购买的。但更多人表示,如果子女不给买智能手机,自己也会买,因为移动支付或者网上交流已经是日常生活所需。

  超七成老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认为老年人应该使用移动支付的被调查者比例占到了70%以上。很多人的观念是,既然社会在进步,既然生活中需要移动支付,那我就应该掌握。就好比开车,以前能开车算个技能,现在有个驾照就是生活便利的保证。移动支付也是一样的道理。

  15%左右持观望态度,除了认为有一定难度,不太好掌握,比如眼花、手抖;还有的认为孩子天天看手机,对身体不好,这些都让他们对智能手机有所怀疑,继而对移动支付不置可否。还有7%的老人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认为容易上当受骗。

  对此,什刹海社区某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当今社会,老人的观念越来越新潮,生活越来越独立,给自己的人生规划越来越完善。以前都是子女给联系养老院,现在自己就主动联系来了。至于消费理念也日新月异,“想得开,别说换手机,新车新房都不在话下。经常抬腿就是三亚、西双版纳,为啥?那里有自己的房产。至于移动支付更不在话下,养老院吃腻了,或者孩子来探望,随时可以叫个外卖,都是线上下单支付”。

  现场

  85岁老人用手机支付“一分钱买到车厘子”

  8月3日上午,上百名55岁以上老人来到了西城区什刹海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菜市场,用一分钱的价格,就买到了一市斤新鲜的车厘子。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年龄从55岁到80多岁的老人,是通过自己手机上的移动支付软件付款的。此次活动旨在以媒体观察的方式,观察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态度以及移动支付在老年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达到足够的吸引力,北青报记者在菜市场布置了“一分钱摊位”,5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扫码并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付给商家一分钱,便可领走一斤车厘子。

  从早晨9点开始,车厘子摊位前便排起了队伍。很多老人在确认该活动后,都拿出手机进行扫码支付。一些没有安装支付功能的老人最终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安装和交易。有些老人克服了眼花手抖、忘记密码等问题,成功将车厘子领走。

  85岁的李大爷是在孙女的陪同下来到菜站的。拒绝了45岁的孙女帮助,老人自己用手机完成了一分钱的支付,带着胜利者的骄傲领到了车厘子。

  “现在社会上都讲究用手机付款,花多少钱轻松一扫就齐活儿,我觉得挺新鲜的。我出门买东西好几次都忘了带钱包,而且为了在付款的时候节省时间还要备一些零钱,所以头个月我让孩子们也给我手机上装了支付宝,出门不带钱也行了。”李大爷笑着说。

  说到社会上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态度,李大爷又笑了:“多老算老啊?按以前算法,我孙女都是老人儿了。可现在我觉得我还小呢!”最后不忘补充一句:“思想老才是真的老!”

  截至12点活动终止,100多名老年人成功使用了移动支付。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人物

  “我儿子手机上的支付宝都是我给安装的”

  王大爷:越是老人越应该掌握移动支付

  王大爷今年66岁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对手机的移动支付功能一点都不陌生,并且有好几年的使用历史了。

  退休之前,王大爷就是个网络达人,单位的很多同事不会用微博微信的,他都能够帮忙安装。自己的手机上,微信、支付宝的付款方式也都早就尝试了。“我儿子手机上的支付宝都是我给安装的。”他自豪地说。王大爷感觉有了移动支付,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不光是买东西付款的时候不用找零,不用清点,而且支付速度也很快,网上购物更是便捷,在家就可以轻轻松松地“逛街”,不管想要什么都可以随时上网购买,轻松支付还专门有人给送货到家,遇到雨雪天气也不用担心买不到东西。

  和很多年轻人态度不同,王大爷认为越是老人越应该掌握移动支付:“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行走的速度越来越慢,网上购物能够节省下大把时间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抓住生命的小尾巴!”王大爷说话中拖着睿智和幽默。

  李奶奶:共享单车免费骑了一个月

  家住徳内大街西四胡同的李奶奶去年刚退休。和王大爷一样,也是移动支付的达人。

  她认为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为百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不去享受非常可惜:“以前谁想过自行车满大街随便骑啊!天天担心的就是车被偷了。半年前什刹海还有自行车租赁业务呢!”如今她用移动支付既节省了大把购物的时间,又避免了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同时还能做到出门扫码骑车,再不担心自行车被盗了。“告诉你吧,我这一个月骑车都没花一分钱,因为得了奖,自行车白骑!”说这话时,李奶奶一脸得意。对于当天一分钱买到车厘子,李奶奶也不是很惊异:“你们肯定是在做推广吧!我遇到的多了,我扫码还得过电饭锅呢!”

  张大爷:不图便宜骗子就没机会

  68岁的张大爷退休前从事财务工作,做事谨慎。在他的手机上,很早就有移动支付功能,但仅仅局限于在子女与几个老伙伴间收发红包。最近才刚刚注册了共享单车。

  “社会上骗子太多了,骗人的方法也多,而且越来越盯着网络作案,为啥啊?方便呗!所以呢,咱们从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不贪图小便宜!”张大爷说得特别认真,“要不是对你们这个活动知根知底,你别说车厘子,就是金链子我今天也不会扫码!”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还时常提醒子女防止被骗。张大爷还总结,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不图便宜,不泄露信息,骗子们就没有可乘之机。

  观点

  “移动支付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一种趋势”

  菜市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也有部分老年人对于移动支付,要么不会操作,要么担心安全问题拒绝使用。为此,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北青报记者:您怎么看这个调查结果?您平时喜欢用什么方式支付?

  盘和林:这说明绝大多数老人是欢迎移动支付的,当然由于一些社会环境的原因,部分老人担心安全问题,这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但相信随着老人们身边的人尤其是他们的亲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支付,会有更多的老人能够接受移动支付的。移动支付不复杂,一般能够出来购买东西的老人都有能力学习使用,当然仍会有一部分因为视力等身体原因不能使用移动支付的老人,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提供弥补的措施。

  我平时喜欢用移动支付,身上很少带现金。移动支付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一种趋势。人类社会交易方式经历了实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和靠信用完成交换三个发展阶段。移动支付虽然本质上还是货币为媒介,但是融入了信用等因素。

  北青报记者:对于老年人担忧的,诸如账户会不会被盗刷、网络是否安全、个人隐私会否暴露等问题,怎样去有针对性地解决?

  盘和林:无论是老人或者说年轻群体,总体来说移动支付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老人的担忧不会一下子解决,需要时间。

  北青报记者: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普及,如何保证支付安全?

  盘和林:支付安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提供网络安全、支付安全等法律体系、技术体系的“公共品”。这是任何个人或企业无法替代的,我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二是企业或行业自律。尤其是不能因为商业利益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这是违背法律和商业道德的,不断提升移动支付安全的技术,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取信于消费者的需要。三是个人良好的习惯。如支付密码等。

  北青报记者:如何让移动手机支付更普惠,让更多的老年人分享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怎样正确帮助?

  盘和林:“善”是社会理性的根基性因素,我们应该看到一部分老人、视力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确实存在使用移动支付障碍,一是以技术进步来降低使用门槛,让视力残障人士等也能更便捷使用移动支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二是,当前一些使用移动支付的商超应该提供少量的现金支付通道,或者安排专门的人员(可以由少部分营业员、促销员兼职)来帮助老人等实现移动支付,例如老人支付现金,工作人员用个人或者公司代为移动支付。这个不会增加商超多少成本。商业模式或者说社会的进步一定要有“善性”,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不是这个进步带来了多大的社会总福利,还要看为“最不利人群”所带来的福利。

  北青报记者:移动手机支付会取代传统支付吗?

  盘和林:移动支付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未必会消亡,但因为便捷性等原因,会有越来越多人青睐移动支付。现金支付在未来会成为一种补充。手机支付的优势是便捷性,省却了携带现金的不安全性等,从整个社会而言,节约了印钞、运输、安保等交易成本,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但目前由于法律、技术等原因,安全和隐私保护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使用现金对相当人群来说还存在“落袋为安”的偏好。有人说,千万不能剥夺了我们这代人数钱的快乐,说的就是这种偏好。

  北青报记者:对于移动手机支付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国家、企业可以做哪些努力?

  盘和林:国家在市场秩序、公平等方面恪守公共利益“守夜人”责任,为移动支付提供法律保障,在安全及隐私等基础性公共品方面加大供给力度。并为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激励,引导企业、个人参与到移动支付上来。企业则要在应用等商业领域发挥作用。希望政府、企业各尽其责、各尽其能,为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方式贡献力量。(北京青年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