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菲菲)市民想吃高品质的本地菜,无处购买;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却苦于无法与市场对接。今后,这一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一种“共享菜店”模式开始推广,年内将达120家,把京郊自产高品质绿控蔬菜送到市民家门口。
昨天18时,位于海淀区橡树湾小区下沉广场的车客家园开始热闹起来,不少下班回来的市民直接走进店里,不一会儿就拎着大包小包的绿控蔬菜,满意而归。“这些蔬菜是咱北京自产的绿控蔬菜,吃着都是小时候的味道。”宋女士自从今年初在邻居推荐下购买过后,就成了绿控蔬菜的“铁粉儿”。
据市农业局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有62家绿控基地,今年还将新增13家。所有绿控基地生产的蔬菜都会贴有一个“绿标”,通过扫码可追溯蔬菜生产、管理全过程。高品质的绿控蔬菜,在销售中却遇到了市场对接难题。找不到客户的基地,只能把绿控蔬菜地头儿低价销售。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植保站建立了公益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车客家园就是基于平台,在社区建立的提货点,各个绿控基地接收的蔬菜订单,统一运送到车客家园冷库,再分发配送至社区提货点,市民可到这里自提。
“前一天网上平台下单,第二天即可配送到家门口,提货点就像是社区的‘共享菜店’,大大降低了配送费用。” 车客家园社区负责人刘进成说,目前“共享菜店”已有18家,聚集在朝阳、海淀、西城区,还将推广到顺义、通州、亦庄等地,年底前全市绿控蔬菜自提点将增加到120家,基本覆盖全市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