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京郊瓜果飘香时,不少果园打出了采摘的招牌。昨天,房山区琉璃河镇薛庄村秀丽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里,采摘客一波接着一波,专奔这里的小型西瓜而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采摘的乐趣就在于能够边采边尝,体验劳作的过程和享受亲子之乐。可西瓜那么大,小孩搬不动,采摘一个全家都够吃了,何谈采摘的乐趣?合作社理事长徐秀丽说,她吸引游客的秘诀,就在于大棚里种的西瓜,不仅个头儿小,而且一个个吊在藤蔓上,新奇又好玩。
人称“西瓜姐”的徐秀丽种了20多年西瓜,过去一直是在露地上种大瓜。“那时候种的品种多是华西等大个头儿西瓜,单个瓜重量平均在10公斤左右,皮厚,瓜瓤纤维粗,口感也不好。”2012年,在房山区种植中心农科所的帮助下,徐秀丽把西瓜种进了大棚里,还用上了蜜蜂授粉、水肥一体化、微喷节水等不同于传统的栽培方式。“把花生饼发酵后当有机肥,红糖、醋、啤酒混合代替叶面肥,防虫网、黄蓝板等生物防治技术取代了农药,西瓜贴上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标签。”
不仅琢磨如何把瓜种好,徐秀丽还研究起什么样的西瓜更有市场。许多顾客反映,现在家庭人口少,买回去一个大西瓜,全家人吃一天也吃不完。她向其他果园取经,发现如今人们大多热衷于采摘,许多果园开发了采摘项目,不仅在地头儿就解决了农产品销路,还提高了价格。
什么样的西瓜才适合采摘?徐秀丽把目标瞄准了“超越梦想”小型西瓜品种。“这种西瓜皮薄,抗裂,甜度高,个头小,成熟后重量维持在1.5公斤左右,方便大人孩子采摘,能较好丰富西瓜市场品种,也可以礼品箱的形式包装,每箱能装三四个。” 徐秀丽介绍起这个品种西瓜的特点,这种小型西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吊着长。
在徐秀丽的大棚里,一个个小西瓜不是躺在地上,而是像葡萄一样挂在瓜架的藤蔓上。徐秀丽说,这种吊蔓技术采用单排直立式棚架,用粗竹竿、钢管桩柱直立式插入瓜畦,再绑三四道横竿。桩与桩之间纵向等距离系几根铁丝,顶上一层桩与桩之间用铁丝织成网状,牵引到铁丝上,在每一层铁丝间用绳系住瓜蔓,让每条瓜蔓沿着绳生长。等瓜长到0.5公斤左右时,根据瓜的大小开始吊瓜,用网袋托住,或是用绳子吊住瓜茎。“西瓜吊着种,瓜形周正,很少有畸形,而且受光均匀、通风透气、病虫害少,含糖量更高,皮的厚度要比普通西瓜薄三分之一。”
吊在藤上的小西瓜,还成为了徐秀丽吸引采摘客的杀手锏。小西瓜每公斤16元,价格是大西瓜的2.3倍,从5月底成熟,就特别受采摘客欢迎。徐秀丽说,她家的西瓜越种越小,从单个重10公斤的华西,到单个重6公斤的京欣3号,再到单个重1.5公斤的超越梦想,价格却越来越高,从1元/公斤涨到了7元/公斤,再到如今的16元/公斤。“别看价格高了,销路却宽了。以前要等瓜贩子来收,或是自己雇车拉到新发地市场去卖,一车瓜卖200元。现在,采摘的多了,西瓜在地头儿就卖光了,4个瓜就能卖到200元。”
据徐秀丽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25名社员,25栋西瓜种植大棚。社员们是第一年种植小型西瓜,种植面积达5亩。尝到了小型西瓜带来的甜头,下一步,他们打算扩大小型西瓜的种植面积,管理更加精细,提高西瓜的品质,开拓更大的市场。
本报记者 褚英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