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期间,大兴区北臧村镇诸葛营村村民刘淑英和老伴儿赵德宽,没出远门儿。老两口每天到家门口的永定河绿之港湾公园遛弯儿,格外惬意。然而,在早些年,这样的生活老两口简直不敢想象。
诸葛营村紧邻永定河。曾几何时,村民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永定河的顺口溜:风来滚沙丘,雨来水横流;四季都有灾,十年九不收。“刮点儿风就漫天黄沙,谁都不愿出门儿,更别提到这块荒滩地瞎逛了。”说起家门口这块永定河荒滩的过去,刘淑英直摇头。
一场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让这块荒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本市启动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造林105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至25.6%。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加大生态修复,提升生态脆弱地区环境质量,尤其是对百姓反映突出的废弃砂石坑、河滩地、沙荒地、坑塘藕地、污染地等生态脆弱和环境落后地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造林36.4万亩,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效益明显。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康庄、南口等北京历史上严重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了根治。
“公园里种了海棠、李子、杏树……一年四季景色不断。”说起公园里的树种,刘淑英如数家珍,她和老伴儿每天来公园赏景儿,一天不来就浑身不自在。这样的幸福感,远在怀柔区北房镇韦里村的吴军伶也有同感。自打村口多了一片树林,吴军伶就多了一个晚饭后散步的习惯。
“这里原是潮白河河道,干涸后引来了采石厂,噪音、粉尘让人整天心情烦躁。”吴军伶说,自从这片沙坑实施造林工程后,油松、银杏等色彩丰富的树种栽进沙坑,令原本沟壕交错、杂草从生的废弃沙坑变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去处。
如今,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结束了,带动效应仍在继续。近两年,本市持续推进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等重点区域平原绿化建设,新造林12万亩。围绕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本市还将继续推进平原造林绿化,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拆违建绿、平原地区挖潜增绿,持续扩展平原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到“十三五”时期末,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30%以上。
本报记者 刘菲菲 夏开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