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电车将穿行三山五园!西郊线年底开通
今年年底,随着本市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西郊线开通运营,北京城将迎来有轨电车的回归。
记者昨天从中车大连公司获悉,西郊线首列车已成功从大连运抵北京,并启动调试。不同于传统的有轨电车,西郊线列车在“三山五园”景观段内穿行时,完全不需要煞风景的空中电缆,而是采用地面供电方式,藏起列车顶部的两根“大辫子”行驶。
西郊线列车是100%低地板列车,乘客抬腿就能上车,客流大时还可实现两列车“组装”成一列车运行。

建设中的地铁西郊线
1、贴地“漂移”:
客流大时可两列编组运行
顶着近 40 摄氏度的高温,西郊线启动了列车上线调试。两条红色腰线装饰的列车,在西郊翠绿的树林草地中穿梭,格外显眼。

西郊线有轨电车
从外观上看,西郊线有轨电车像是地铁列车跑到了地面。列车采用5模块编组,全长32米,最高运行速度70公里/小时,定员为300余人。
300多人的运量能否满足香山旅游旺季的客流需求?
中车大连公司设计人员解释,一列车虽然只有5模块编组,但如果遇到旅游旺季,可以将两列车“组装”成一列车,实现10个模块编组运行。据悉,现代有轨电车一个模块并非地铁列车的一节车厢,列车32米的标准长度比1号线、2号线、5号线列车的两节车厢略短一些。
“‘组装’之后,列车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站台长度也已有所预留。”他说。
据悉, 西郊线列车是100%低地板,全车地板面距离轨道距离为350毫米,乘客抬腿就能上车,方便老人、儿童和轮椅乘客,堪称“贴地漂移”。
2、三路供电:
景区段藏起“大辫子”
老版有轨电车,车顶上方总是伸着两根长长的 “大辫子”,这是因为列车需要连接上方的接触网才能通电运行,但这样也难免带来空中电缆影响景观的难题。
甩掉“大辫子”,对于串联“三山五园”的西郊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记者获悉,全长不到10公里的西郊线,将采用3种供电模式:地面供电+接触网供电+车内超级电容供电。


西郊线沿线绿化工作全面启动
“列车只在巴沟车辆段附近采用接触网供电,而景区内则基本是地面供电,看不到‘大辫子’。”中车大连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车辆采用的地面供电系统模块就安装在轨道之间,列车经过时,会像磁铁一样吸附地面模块供电;列车一过,地面轨道就不再带电,同时具备安全和防水功能。而到了岔道区,由于无法放置地面供电模块,则采用车辆配置的超级电容系统供电,也不需要伸出“大辫子”取电。
在西郊线之前,现代低地板有轨电车在珠海有过尝试。不过,北京版列车有明显不同,已经实现自主研发制造。
3、年底运营:
5列车专配“香山红”
预计今年年底,全新的现代有轨电车就能 “开门纳客”。值得一提的是, 31 列西郊线有轨电车中,有 5 列车的“外衣”是区别于刚抵京的“红飘带”列车,这 5 列车将配合西郊景观,涂上“香山红叶”的车身装饰。“香山红”版列车也将陆续进京调试。

有轨电车西郊线
亮点:串起西郊美景

全长不到10公里的西郊线,是一条十足的观光线, 沿途分布着颐和园、玉泉山、香山、万寿山等北京“三山五园”园林,以及昆玉河、南水北调明渠的大面积水景。



规划图显示,西郊线起于香山地区4号停车场的香山站,止于地铁10号线巴沟站西北侧,自西向东设香山、植物园、万安公墓、玉泉郊野公园、颐和园西门、巴沟6座车站。
西郊线将在巴沟站“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实现与10号线的换乘。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换乘区别于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而更像是“地铁换公交”。建设部门介绍,西郊线列车并未驶入10号线车站,需要付费换乘;列车运营模式也更接近公交车,上车后再刷卡付费。
据悉,西郊线列车将与地面其它交通实现混行,平均运行速度24公里/小时,但列车经过时会有对外广播等提示功能。同时,如果遇到突发事故,还能迅速停车。经技术人员测算,如果列车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3秒内就可实现紧急停车。
(部分图片:北京日报资料库、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