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色的水泥路缠绕村庄,公路两旁绿树成行,家家户户硬化了的庭院花团锦簇。这是昨(7)日上午,记者在营山县黄渡镇景阳村看到的景象。村民们走了几十年的烂泥路,盼望了几十年的水泥路终于在今年变成了现实。
当天下午,记者在顺庆区搬罾镇公路上看到,不仅路修得漂亮,而且在急弯、陡坡处全都安装了波形护栏以保障安全。
1 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景阳村面朝黄渡河,背靠景阳山,全村1400余村民,居住分散,极难修路。这里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村民们在这方土地上辛勤耕作,种出了花生、土豆、蔬菜,但由于没有公路,村民们只能肩挑背磨,多数农副产品销不出去。道路,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上世纪90年代初, 村干部顺应村民强烈的修路愿望决定修路, 在没有资金依靠的基础上, ,可行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修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村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血汗终于挖通了一条长4.2公里的机耕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机耕路,显然还是不能满足村民们对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我小时候走的就是一条烂泥路, 走了20多年,还是一条烂泥路。”村民任斌说,村里人要想走出村子, 要走50分钟左右才能到场镇上,耗费时间不说,一遇到下雨天,这条坑坑洼洼的烂泥路就更加泥泞。 村里的娃娃去场镇上学,每天一来一回,总是弄得一身稀泥。遇到连续阴雨天, 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土豆烂在家里,根本没办法运到场镇上去卖。
村民任鲜华说:“过去景阳村村民雨天出门总是两双鞋,穿水靴出门,走到干净地方换布鞋或皮鞋。”
2 如今:政府补助,4个月修通水泥路
“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必须解决了!”去年10月,景阳村召开村民大会,数百名村民说,通往黄渡场镇的烂泥路,不仅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到村里的进一步发展。村民们对修通水泥路的态度坚定。
说干就干。去年10月底,景阳村通往黄渡场镇的水泥路动工了, 村民们男女老少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纷纷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 大家都盼着水泥路早日修通。“听说村里修水泥路了,不少在外地打工挣到钱的村民也纷纷通过家人或亲戚慷慨捐资。”景阳村党支书任华北说,村民任国清发动自家兄弟共同捐款12万元; 村民刘明文听说家乡修路,也慷慨捐资5万元。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总投资12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62.5万元的水泥公路终于修通到了景阳村村民的家门口,交通标示标牌、波形护栏等齐全,行车安全有了保障。
景阳村的水泥路通了, 村里的农副产品能运出去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改变。村民任大春、任端阳、任春秋等扩大了土豆种植规模,每户仅靠种植土豆,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今年初,任鲜华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在老家办起了养猪场,到目前已出栏生猪600多头, 收入超过50万元。“现在出门也不再备两双鞋了。”任鲜华笑呵呵地说。
在任鲜华的带动下, 村里六七户村民也办起养猪场,成立了养猪合作社。不仅如此,村里还来了外地老板承包土地,专门种蔬菜。任华北说:“这个月,我们要把村里剩下的1公里联户公路修完, 再把村里剩余的撂荒地承包出去,到时候会有更多人来村里投资。”
新闻链接:投资29亿元 新建农村公路2586公里
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市像黄渡镇景阳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都在今年告别了烂泥路,修通了水泥路。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共投资29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586公里,其中通乡公路772.4公里, 通村公路1814公里, 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我市还修建了公路两侧安全波形护栏等设施98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