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11月30日晚, 川北医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图书馆人声鼎沸, 掌声阵阵。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留学生参加首届汉语朗读比赛,诠释美丽中国与汉文化。
Part1“筷子是什么呢?” 留学生畅谈中国习俗
“不是每个来到中国的老外,都了解中国的‘春节’。”11月30日晚,川北医学院首届留学生汉语朗诵比赛拉开帷幕,一号女选手上台侃侃而谈。“春节就是中国年,与西方圣诞节相似,虽然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距今已有4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引人注目的民族节日之一。”
一号女选手的汉语说得字正腔圆,不但把春节的起源、 文化内涵一一讲述清楚,还穿插一些俏皮话,引得全场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哈哈大笑。
12号选手是一位男生, 他的朗读题目竟是“筷子”。“筷子是什么呢?!”他用有点跑调的语气开始朗读,“筷子作为一种古老的进食工具, 中国历代典籍均有提及;筷子作为汉文化的符号之一,目前已为朝鲜、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国接受……”
Part2 比拼中文词语 胜者得棒棒糖
来自加纳的李成龙(中文名)无疑是当晚,人气的主持人。他正读大三,用了一年的时间专攻普通话。“我至今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普通话, 我还会讲一些绕口令!”这位帅气的黑人小伙一会儿说标准的普通话,一会儿又讲流利的英语,这两种语言被他驾驭得分外娴熟。
比赛当中, 每隔一会儿主持人就要安排时间统计选手的分数,这时,就有一些小游戏上演。
“请放手,我不会给中国同学机会!”李成龙笑着, 他鼓舞在场的外籍学生正确认读屏幕上给出的汉语词汇, 第一组大多与时令有关:秋天、早、晚、净、穿、注意、保暖;第二组是医学专业词汇:发烧、医院、医生、头疼、咳嗽、力气、量、体温、度、热度、高。当晚,凡正确朗读的外籍学生每人都得到了一只棒棒糖的奖励。
Part3 吟诵《一棵开花的树》留学生爱中国诗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9号男选手刚吟出流行诗词,台下立即掌声雷动。这首诗的哲学意旨与人文气息,已深深打动每位观众。“我喜欢中国文化,我爱说中文,我喜欢中国。”结束时,9号选手画龙点睛的自白,又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令人惊喜的是,留学生特别喜欢汉文中的,诗作,5号男选手长着漂亮的胡须,只听他深情地朗诵起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其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等诗句,引来全场应和。
当晚, 张利娅朗读诗歌《见与不见》,杨萌讲述《愚公移山》,获得桂冠,两名来自加纳的姑娘并列第一名。
相关新闻 南充有200多名外籍留学生
昨(1)日,记者从驻市各高校了解到,目前南充有213名外籍留学生,其中川北医学院有190名, 西华师范大学有23名,他们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地,在南充学习中文或医学,有的学生已读到4年级,第一年为汉语言学习,第二年起涉及医学等专业。
川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李鑫告诉记者, 首届汉语朗读比赛筹办有1个半月,外籍学生以他们对汉语和中国的热爱, 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国诗歌、寓言故事, 他们从这些文化载体中学会做人做事,很有意义。
对话, 张利娅(AwuKu.Lydia,加纳人):“我喜欢看琼瑶小说”
在当晚的朗读比赛中, 加纳姑娘张利娅朗诵《见与不见》摘得一等奖。她说,汉语是一门很有趣的语言,尤其是古汉语,它跟音乐的联系更加紧密。“情深深雨濛濛、 多少楼台烟雨中......” 张利娅轻轻哼着赵薇的《烟雨濛濛》。“歌词中有取自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江南春》,我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据了解,两年前,张利娅来到南充读书。“南充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北湖公园、凌云山风景区、金城山、栖乐山......下次来南充,我一定给老师同学带加纳的可可豆!”
现场朗读中文词语
杨萌(Afia.Achiaa,加纳人):“我会用筷子,我爱吃川北凉粉”
杨萌也是加纳人, 她说,“我很喜欢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像《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之类的名篇。”
“几年下来,我也熟练掌握了筷子的用法,习惯了吃米饭。”杨萌告诉记者,她每到一地都会品尝特色美食, 比如张飞牛肉、 南部肥肠、营山凉面、河舒豆腐、南充冬菜、保宁醋等。杨萌与哥哥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农家,学习如何做凉粉。“川北凉粉细嫩绵软、 鲜美滑爽,回国后,我会尝试着用木薯制作凉粉,味道肯定不错!”杨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