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本地资讯>正文

南水进京涵养水源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次回升

时间:2015-09-09 09:27:35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受日前降水影响,怀柔北部山区白河湾旅游区碧波荡漾,水量充沛。本报特约摄影 卜向东

  本报记者 闫雪静

  16年,本市地下水位,出现回升!

  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1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回升。其中,大兴区地下水位回升最多,从19.89米到19.47米,回升了0.42米。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此次地下水位回升不仅仅是一两个监测点的情况,而是全面系统的回升。其主要原因是南水进京缓解了水资源紧张,同时,也是全市开源节流,严控地下水开采的成效。

  连续15年地下水位年均降1米

  历史上,北京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母亲河”永定河常有泛滥之虞,城内有六海,北郊海淀湖泊众多,南郊还有数不清的“海子”。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地下水位很高,甚至出现了盐碱地现象。当时的农业和水利专家还专门成立了“治碱”研究组。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降雨量减少,地下水位一降再降,盐碱不治而愈,北京却也进入缺水时期。

  从有完整气象资料记录的1956年至1999年,北京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585毫米,较为丰沛。自1999年起,本市多年持续干旱,至2014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仅479毫米。2014年,全市降雨量439毫米,水资源量仅21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骤增加。据市统计局的数据,1999年本市常住人口为1200余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2100余万人,用水压力逐年增加。

  “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1980年,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南水进京是,功臣

  七八月份,北京正处盛夏,城区日供水量持续高位运行,连续数周维持在300万立方米以上。7月13日,用水量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333万立方米。

  拧开水龙头就有水,这是普通市民的感受。然而对于水务部门来说,保障供水压力巨大,“往年有好几次,用水峰值已经接近我们的供水极限了,那时候,真是捏着一把汗呀。”市水务局一位负责人曾告诉记者。

  短评

  节水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松

  本市地下水位16年来,回升,这一讯息让人欣喜。

  对于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去年正式通水,目前可供应市政自来水的一半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城用水紧张的状况。同时,本市近年来推广多种节水举措,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也在逐渐收到效果。淘汰高耗水产业,万元GDP水耗连年下降。日常生活中,参与节水行动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然而,地下水位有所回升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北京依然是缺水城市,节水是北京永恒的主题。要保障200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和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持久不懈地强调节水意识。要让珍惜和节约水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化为每个人的日常行动、生活习惯。节水要从一点一滴入手,做到可不用的水坚决不用,可少用的水绝不多用,可重复用的水竭尽所用。积少成多、持之以恒,才能在节水持久战中不断有新成效,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命之源”、“发展之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