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达智桥胡同居民的“慢生活”

时间:2017-09-15 11:01:07    来源:京效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哪儿来的蝈蝈儿声?

  “唧唧,唧唧——”清脆的虫鸣,一声比一声高亢,站在人来人往的宣武门外大街上,听得也分外真切。再一抬头,一座写着胡同名儿的铁艺牌楼映入眼帘。原来,这是西城区这月刚开的步行街——达智桥胡同。

  一大一小两只蝈蝈笼,挂在胡同东口平房屋檐下,男主人坐在躺椅上,听着虫鸣,悠闲地望着天。再往里走,宽敞的青石步道,朱红的小院儿门楼,灰色的砖雕,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三三两两的老街坊摇着蒲扇坐在门口纳凉。主食店门口,几位居民隔着玻璃窗,买切面、烙饼。

  近200米长的胡同,从东到西看不到一辆小汽车。除了胡同口有两三家餐馆,其余的当街门脸儿,不是便利店、蔬果店、主食店,就是平价药房、裁缝店。走进来,仿佛时光都在倒流。

  “你们年轻人怎么说来着?慢生活!这条街上现在过的就是慢生活。”8号院的袁继生老爷子端着淘米水出来浇花。他特地招呼记者看院子门楼上的燕子窝。“4月份筑的巢,孵出来5只小燕子,上月刚飞走。这些年了,这条胡同还是头一次有燕子来筑窝,都成景儿了!”

  燕子筑窝有啥稀奇?可对这条胡同的居民来说还真是“奇迹”。“过去,这条街上全是小餐馆,油烟味儿呛着呢。要不是这一两年整治了环境,燕子哪儿能在这儿落脚。”

  不光是来了燕子,“你看这一群群老家贼(北京方言,指麻雀)现在都贴着地飞,过去,地上又脏又油,人都不愿意多踩一脚。”

  和8号院斜对角,67号院门前镶着“广内仁和副食店”的醒目招牌,一打听,原来这是胡同里的“老字号”——1987年开的张,经营整30年了,街里街坊买盐买醋,好多都奔这儿。

  经营副食店的是一对老夫妇。女主人赵桂存,今年65岁了。“去年拆违,我们家一半多的经营面积都没了,你看,现在就剩这几个货架了。”站在门店的窗口前,老太太对记者说。本以为老人对环境整治有些微词,没想到老太太话锋一转:“买卖好不好的先扔一边儿,这次街道下这么大力气整治我特别支持。跟这儿住六十多年了,从前什么样儿,我们最有体会,整治了好!”

  过去的达智桥胡同,在全西城区都是挂了号的。违法建设多,无照游商多,露天烧烤多。夏天晚上人多的时候,两个人都不能并排行走。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