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发布,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分册系统表述了我国物联网“十三五”发展的路线图,将规模化应用列为发展主线,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与其它领域深度融合。距离这一指导性文件发布仅过半年时间,令人欣喜的看到,凭借产业聚合之力,在共享单车领域率先实现了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场景,为推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日前,中国电信、华为等单位主办的“物联网新时代智慧新北京”暨中国电信新一代物联网NB-IoT正式商用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ofo小黄车与中国电信、华为共同宣布,三家联合研发的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物联网智能锁”全面启动商用。这是NB-IoT物联网技术在移动场景的首次商用,而此次启动商用,将让共享单车行业全面进入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概念自1999年提出以来,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虽然这20年里,物联网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技术研发创新不断,但是距离真正落地一直缺少一个规模化的应用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速度。但近两年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在数量规模、用户黏性、移动科技承载等方面的先天属性都使其成为了物联网落地应用的绝佳场景。
作为共享单车的原创者和领骑者,目前ofo连接单车超过800万辆覆盖全球9个国家170个城市,并计划年底进入20个国家200个城市,连接单车数量超2000万辆。同时,据艾瑞咨询7月数据显示,ofo小黄车的活跃用户每日骑行频次达6次以上。36kr发布的《未来,为你而来——“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称,共享单车对设备管理和用户数据采集的诉求和刚需属性,使其成为物联网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
推动物联网应用在共享单车行业成功落地,除了ofo的迅猛发展的用户规模优势之外,更离不开中国电信和华为两大“强援”给予的强大技术推力。在ofo、中国电信和华为的三方合作中,ofo负责智能锁设备开发,中国电信负责提供NB-IoT物联网的商用网络、华为提供包括芯片、网络及IoT平台在内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目前,放眼全球,无论是产业链布局还是商用试点,中国电信在NB-IoT领域都是一路领航。先是全网31万基站同步升级,建成了全球覆盖最广的NB-IoT网络,后发布了全球第一款NB-IoT套餐。目前,中国电信各省市NB-IoT商用网络也已经呈现雨后春笋的发展态势,首批NB-IoT大规模外场试验的省市大部分已经完成商用。
华为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的储备更为丰厚。早在2015年,华为就推出了开源物联网平台Huawei Lite OS,希望连接更多的智能硬件终端,成为物联网领域的安卓平台。基于华为开放平台能力,构建全球化+本地化生态圈,并建设了覆盖全球的物联网 OpenLab,面向物联网合作伙伴提供开放实验室服务,包括联合解决方案的创新、以及解决方案的集成验证等。
应该说,依托ofo庞大的单车数量为“基点”,集合中国电信的基站规模与华为在物联网芯片技术的深厚储备,这是推动物联网正式落地场景应用的核心推力。这与国家“十三五”文件中提到的加速产业集聚、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高度吻合。
与此同时,产业资本也为ofo物联网智能锁的商用提供了强力支持,阿里、滴滴、小米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早已形成ofo“背后的力量”,其中阿里的云计算、滴滴的车联网、小米的米家生态等都是业已成熟化的物联网生态,它们能给到ofo的是巨头级的跨界支持与资源互补,以及打通家居、购物、出行、消费等各种智能化应用场景的渠道整合能力。向更长远看,由ofo小黄车承载的物联网应用,与各类智能化发展路线相融合,将释放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崛起于西方,但在中国实现了更加强劲的发展,比如被国外友人评选的高铁、网购、支付宝与共享单车这享誉世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有三项都是互联网业态。如今,在势不可挡的物联网发展大潮下,中国由共享单车率先构建起规模化的物联网生态闭环,呈现出领先全球之势。那么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依托产业聚合形成的“中国智造”集团阵营,在未来的物联网经济大潮中将会具备征服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