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昆仑山下续写天路传奇

时间:2017-10-11 09:11:12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格库铁路六标建设纪实

  □ 本报记者 许霞

  在昆仑山、祁连山与阿尔金山所怀抱的柴达木盆地那广袤的戈壁上,机器的轰鸣正唤醒沉睡的大地。蓝天白云下,在建格库铁路已经展现出雄伟的身姿,朝着辽阔的天际不断延伸……

blob.png

  格库铁路青海段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自觉践行绿色施工

  十多年前,在中国铁路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铁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横空出世,震撼了世界,成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如今,新的一条高原铁路又将横空出世——经过两年的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青海段)已初具雏形。格库铁路自格尔木南站客货分线引出,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从巴什考垭供口翻越阿尔金山,经米兰、若羌、尉犁后引入库尔勒站,设计为1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正线全长1214.6公里,其中青海段正线全长500多公里。铁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为青海、新疆两省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坚实支撑。

  在格库铁路的建设中,中国铁建旗下施工劲旅——中铁十五局集团承担了格库铁路(青海段)六标全长111.379公里的施工任务。自2015年10月进场施工以来,中铁十五局格库铁路(青海段)六标项目指挥部就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为目标,聚焦“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着力锻造“精、细、美”工程,擎起“团结、友爱、务实、奉献”的精神旗帜,率领广大干部职工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在昆仑山下续写了一段新的天路传奇!

  挺进“柴达木”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在格库铁路的建设中,中铁十五局建设者需要面对的挑战,比岑参描述的还要残酷。

blob.png

  青藏铁路公司格库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陈永辉(右一)到格库铁路六标检查指导工作

  据中铁十五局集团格库铁路(青海段)六标项目指挥部前任指挥长陈占波介绍,格库六标是全线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水无电无信号,更没有路,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六标全长约111公里,包括了3座站场,6座大桥,260道涵洞,超过109公里的路基工程以及13座中桥和2座小桥。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指挥部将标段划分为了两个工区,其中一工区全长约66.9公里,二工区全长约44.552公里,分别由中铁十五局集团一公司与中铁十五局集团三公司负责施工。

  在蒙古语里,“柴达木”是“盐泽”的意思,由于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宜植被生长,当地人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来形容这里恶劣的环境。

  要在这里建设铁路,困难可想而知:“格库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超过3200米,相比青藏铁路不算什么,但高海拔、植被稀少带来的人员缺氧、机械设备效率低下的效果却是一样的。到了这里,机械设备只能发挥百分之六七十的效率。”二工区经理付雷峰说。

  困难还不止于此,二工区总工程师贺登勇告诉记者:“刚进场的时候,测量队去现场测量,由于周边完全没有任何标识,再加上晚上漆黑一片,找不到回项目驻地的方向,迷路后被困在了荒漠里。他们到了晚上10点多还没回来,因为没有信号,打电话也联系不上,我们开着车在戈壁上找了大半夜,才把他们找到。”

  在荒凉的戈壁上,建设者们的生命安全甚至都得不到保障。刚进场不久,二工区的胡永波和代振江在为修筑便道的工人送晚餐的时候,被两只野狼盯上,两人夺路而逃。二工区得知后赶紧驱车救援,找到他们后,还专门为他们洗尘压惊。

  生活、生产用水也是建设者十分头疼的问题。据二工区负责水电油的物资部长亢建介绍,在二工区全长44余公里的管段内,除了管段两头打出两口水井,沿线其他地方都打不出来水。为了供应施工用水,二工区每隔3公里就建了一个蓄水池,并采用二级泵往前输送,由于水泵24小时运转,负荷过大,他每天都要提前去对水泵进行观察保养,并排查水流管道。这位曾被评为哈齐高铁的“二级功臣”的物资部长吃住都在车上,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被誉为了“水电神医”。

blob.png

  潘峰指挥长(左五)为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讲解防风沙路基试验段

  相对于二工区的无水无电无信号,一工区算是幸运的,可以用上“大电”,生活、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缺水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他们。据一工区总工程师崔宝红介绍,经过艰难的踏勘,一工区在全长66余公里的管段内也仅仅打了四口井,其中一口井深达430多米。

  物资的匮乏也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生产:“买两块瓷砖都要到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去取。”贺登勇苦笑着说。

  据格库六标指挥部物资部部长张红军介绍,当地地材极为匮乏,在全长100多公里管段附近,没有一个料场,“我们的沙子,是从那林格勒河拉过来,距离有120多公里;碎石是从别的标段拉过来的,因为这里的沙子和碎石都不能用。”

  “选择了高原,就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现任格库铁路六标指挥长潘峰说。

  顶着凛冽的寒风,承受着超过20度的昼夜温差,建设者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凿水开路,拉通了一条条便道、架起了一根根电线、连通了一个个水管,建起了一座座拌合站、钢筋加工厂……把中国铁建的红旗牢牢地竖立在了高原戈壁上。上场后短短一个月,格库铁路六标工程指挥部、一工区、二工区就完成了全部的驻地建设、水电安装以及便道修筑工作,达到正常办公条件。随后,指挥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两个工区又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调派机械设备、协调施工队伍、储备砂石料……随着冬季的到来,建设者只能将心中的热情积攒起来,等待来年的释放!

  舞动的红旗

  在刚上场时召开的格库六标施工部署会议上,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领导以高度的预见性,为格库铁路六标工程指挥部提出了“前期工作进场快、施工过程进度快、上报资料速度快、贯彻落实行动快”的要求。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领导在现场办公会上也提出了对格库青海段六标的期望:“两军交战,勇者胜;勇者相遇,智者胜;智者相遇,快者胜!”

blob.png

  主管领导为劳动竞赛获奖先进班组及先进个人颁奖

  当春风拂过昆仑山脊,柴达木盆地上再次喧嚣起来。经过2015年冬紧张的筹备就绪,格库六标领导班子精密筹划,制订了科学而紧凑的施工组织计划,正式拉开了格库六标大干的序幕。2016年4月,指挥部正式启动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劳动竞赛活动。

  为此,指挥部成立了劳动竞赛委员会,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类考核、集中评比的竞赛体制,对竞赛活动进行检查、协调,根据不同时期建设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竞赛主题,定期组织竞赛活动评比、表彰和奖励,激励广大建设者,在格库六标全线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施工热潮。

  提起格库六标二工区,在格库铁路建设全线可谓是一马当先!进场后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二工区就用“第一个涵洞基础开挖、第一段路基施工、第一个桥梁桩基开钻、第一个桥涵混凝土浇筑”震撼了业主。在劳动竞赛中,各工区不等不靠、精心策划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与责任中心,化节点、分任务,及时兑现奖金,投入大量机械设备,通过劳动竞赛迅速掀起施工生产大干热潮。同时项目部党工组织带领党员深入一线,开展各类活动,群策助力生产经营,为顺利施工疏通了“管道”,为加快进度创造了良好条件。从2016年4月15日~6月18日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二工区就完成了全部350万方土方工程,在全线率先完成了路基主体工程,并在劳动竞赛中获得奖金共计超过75万元。

  一工区也不甘落后,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们将“计划细化到了每一天,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考核。”一工区副经理周长青介绍说。

  由于一工区管段内连续梁施工受国防光缆迁改挡路,为了保障施工生产不受影响,一工区在国防光缆附近打下了钢板桩,将光缆保护起来。“因为高原高寒气候,有效施工期短,使工期更加紧张,我们等不起。哪怕加大投入,也要确保工作面能够铺开。”崔宝红说。

  通过明确责任划分、节点目标、奖罚细则,一工区全面出击,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及时梳理解决阻碍施工生产的重难点问题,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工区各业务部门则调集精兵强将重点盯卡控工点,24小时跟班作业,狠抓工作落实。在广大参建员工的奋力拼搏下,一工区也在劳动竞赛中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叹的答卷:到2016年5月25日,一工区月施工产值突破了8000万元,不仅超额完成了7500万的月度生产计划,还创下了中铁十五局一公司单月施工产值的最高记录。

  用忠诚与责任铸就精品

  任凭狂风肆虐,任凭沙尘翻卷,建设者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在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建设者满怀着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中国铁路事业的责任感,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而不懈努力。

blob.png

  格库铁路青海段召开“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 建‘精、细、美’”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分析会

  为高标准建设好格库铁路,指挥部以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原则,按照青藏铁路公司格库铁路建设指挥部的部署,对临建设施、质量控制、过程控制等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与部署,以“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方针,高标准建设了标准化的驻地与拌合站、钢筋加工厂等临建设施。格库六标所建设的中心试验室、拌合站、茫崖湖车站、路基涵洞试验段、钢筋加工厂等均成为了青藏铁路公司检查的必看之处,其中一工区的拌合站、二工区的钢筋加工厂还被业主列为了标准化亮点工程,在格库铁路全线推广。此外,指挥部还在全线七座跨线桥中引入了BIM技术管理,为格库铁路探索BIM管理作出了积极探索,应用并缩短工期提前25天完成合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现场管理信息化方面,格库铁路六标别具特色。据一工区经理韩伟介绍,考虑到铁路施工战线长的特点,为了规范现场管理,项目部引入了劳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劳务工人均使用身份证刷卡进入,既实现了对现场的紧密监控,也有效降低了劳资纠纷风险。他们建立了微信群,鼓励基层工人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监督,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只要发现问题,就在群里发布,全员参与,及时有效,进一步激发了建设者的责任感。

  为控制好工程质量,格库六标高度重视过程监管。指挥部试验室景伟告诉记者,开工以来,试验室始终坚持对所有的原材料以及路基质量进行百分百抽检。在路基的施工中,各工区也严格执行了抽检制度,只要碾压质量不合格,立即返工。指挥部还在拌合站引入了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要拌合质量出现问题,系统立即报警。

blob.png

  路基防护工程试验段

  在材料供应上,格库六标也遭遇过两难的局面。据张红军介绍,由于高原缺氧,煤炭燃烧不充分,指挥部最初招标确定供应商提供的粉煤灰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经过慎重研究考虑,为了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了不耽误施工,指挥部毅然采用了从新疆哈密采购粉煤灰。由于运输距离较远,粉煤灰的采购价格也从原来的297元,上涨到了410元。“正常的运距也就300公里,而从哈密运过来,运距达1000多公里,但是不可能上千号人停工待料,为了工程质量,为了工程进度,哪怕是亏损也必须得做,因为我们肩负着央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张红军说。

  今年以来,格库铁路附属工程建设又提上了日程。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以及青藏铁路公司格库铁路建设指挥部建“精、细、美”工程专项活动的有关要求,格库六标一方面制作发放了大量安全质量二维码安全帽标志贴和浆砌现场施工要点小卡片,供工班、施工技术人员现场参考,从而强化现场质量管控;另一方面则不断创新工艺工法,有效提升了各路基附属工程的精细度。“按照建‘精、细、美’工程的要求,哪怕是附属工程,也要按照主体工程的要求来做!”据韩伟介绍,在过去,铁路边坡骨架内的混凝土预制块一般都是正方形,在靠近边坡骨架弧线区域,预制块就只能切割、敲砸为弧线后进行安装,质量层次不齐。为克服这一难题,格库六标在全线首家提出预制异形块的方案,并投入了40多万元升级模版设备,设计出了23种异形块,并安排模具加工场定制了23种异形块各800套模具进行异形块制作施工,制作出的异形块光洁如玉,拼接弧线优美顺滑。经业主批准,该方案在格库铁路建设全线推广,让路基边坡成为了格库铁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虽然地处无人区,安全生产依然是施工生产的重中之重。为此,指挥部要求高度重视303省道、315国道等的安全保通工作,采取24小时轮班值班制度,同时加强全线石油天然气管道、高压线路的安全防护措施,标明危险源告知牌,并设立警戒指示标志牌。“行车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我们每周的工作例会都会给司机进行培训,贯彻行车要求;实施限速行驶措施,运输时间尽量调整到白天;所有司机的钥匙都必须自己保管,不允许给其他任何人使用。”二工区安全总监徐泽涛说。

  在路基两侧,竖立着约半米高的绿色网状塑料,面积达数亩之大。有的地方则部署大量排列整齐的土方格和石方格,面积也均达数亩以上,看上去非常雄伟壮观。原来,为了进一步延缓沙漠化以及减少风沙对铁路的侵袭,经青藏公司格库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院和有关专家研讨,确定由格库六标承担格库铁路防风沙试验段科研项目。据二工区工程部长马杰在现场介绍,项目部已实施了石方格、HDPE网方格、固化沙垄方格、组装式多周期HDPE板方格、HDPE网高立式阻沙沙障、HDPE板高立式阻沙沙障、挡沙堤沟等多种创新工艺,起到减少风沙流速及动能,防风固沙的效果。目前,格库铁路六标风沙路基防护试验段已建成,工程质量得到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质量监督站、青藏铁路公司的高度认可,相关科研成果正在整理总结中。

  用青春与奉献镌刻丰碑

  与青藏铁路一样,为建设好格库铁路,建设者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艰辛。

blob.png

  防风沙工程试验段

  在指挥部,记者见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聂伟凤。这个年轻美丽的妈妈,在孩子刚断奶后就来到了格库铁路建设战线上,她的妈妈罹患癌症,已经化疗了多次,她却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和自己的母亲和孩子联系。当聊到家庭时,她本来笑着的脸上顿时变得沉重起来,坚强地掩饰着自己的伤感,借机悄悄地离开了办公室。

  指挥长潘峰今年已经49岁了,作为这个年轻团队的老大哥,他总是冲锋在前。刚上场时,由于连日奔波加上高原缺氧,潘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那天晚上半夜两点,他给我打电话,说不舒服,我跑过去一看,只见他满头大汗,心跳砰砰砰的就好像大鼓在敲,手上的脉搏一跳一跳地鼓老高,当时把我吓坏了。”二工区经理付雷峰说,“我想有这样的高原反应,他也应该走了,但是他没有退缩,留下来和大家一起战斗,我很敬佩。”

  在格库铁路的建设中,每一位建设者都要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残酷考验,只要能坚持下来,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工区责任区经理杨思良告诉记者,很多人从内地一上来,没几天功夫脸上的皮肤就全部爆开了。对于劳务队,他们要求工人上来了,头两天不允许安排工作,必须适应了再进场工作。即便是这样,工人也是走了来,来了走。头疼、胸闷、气喘等高原生理反应更是层出不穷,就连感冒都变成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付雷峰就曾经病倒过。在项目大干期间,连日连夜的鏖战,原本就有些咳嗽的他病情愈发严重,住院后连续输液。就在住院期间,指挥部召开重要紧急会议,他不顾安危,将吊瓶挂在投影仪上,一边输液一边动员部署工作。这两年来,他已经因为繁重的工作累倒了三次,却始终一如既往地付出,忙完地方关系、忙工地、忙完工地、忙内业,不停地奔波。

  大美青海,苍穹如碧;广袤戈壁,红旗飞扬……来自中铁十五局集团的建设者正在沙海中扬帆前行,以舍我其谁的气势将格库铁路建设往前推进。在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青藏铁路公司、格库铁路建设指挥部以及监理等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至今年8月15日,格库六标开累完成产值超过6亿元,占总投资的95.6%。路基、桥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预制块预制及铺设、浆砌片石等均临近结束,质量、安全、工期、环保以及文明施工整体平稳可控。

  用青春与奉献镌刻新的天路丰碑,他们无怨无悔,永不言弃!因为无论多大的风沙,也摧毁不了沙漠胡杨那坚实的脊梁!(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许霞)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