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从“新增需求”到“置换需求”,享道车助力汽车金融从业者顺势而为

时间:2017-09-20 09:45:1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随着“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在汽车金融领域的积极布局,掀开了各路资金抢食汽车金融这一“钱”景广阔的蓝海市场大幕。尽管市场一致看好,但若想在汽车金融领域杀出重围并不简单,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汽车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业态在悄然也发生转变。

新车消费金融与二手车金融并驾齐飞

作为汽车产业链条上最具价值和最富活力的一环,汽车金融对加速行业转型、推动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据相关平台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9亿辆。据国家信息中心分析预计,至2020年或将高达2.5亿辆。而2016年我国新车的金融渗透率却只达30%,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汽车金融虽处于发展时期,相对于其他国家平均超过50%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发展迅猛的汽车金融市场预计2020年将达2.5万亿!

相对于新车消费金融的庞大市场空间,二手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二手车金融也随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913日,汽车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二手车金融行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发展拐点。行业重心逐渐从新车市场向二手车市场逐渐从前端新车市场向二手车转移过渡。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的 2016 全年二手车交易数据来看,预计今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总量有望突破 1200万辆,增长 15%~20%。而到 2020 年,二手车交易总规模有望突破两千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市场将从“新增需求”转化为以“置换需求”为主,新车与二手车交易比例有望达到 1:1

两大关键词:跨界合作、场景切入

无论是新车消费金融,还是二手车金融,汽车金融企业业务想要做大做强,足够保证运营的的资金与不断开拓的产品线二者必占其一。但在众多的汽车金融参与者中,几乎没有一家有足够的实力声称自己有充足的资金量。大如滴滴背后也有雄厚的资本支撑,神州租车则不断展开与商业银行的授信协议以及跟网络巨头搭台唱戏。由此可见,想要深耕汽车金融,跨界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汽车金融企业发展路上的必然举措。

同时,汽车作为重体验性产品,用户满意度是所有汽车金融公司的第一要务。由“新增”到“置换”的需求转变,将使汽车交易慢慢变得高频,同时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也让用户消费习惯转变越来越快。一个准确的线下切入场景,成为提升服务体验的基础要素,而作为众多的汽车金融参与者们,能否及时准确的根据用户消费习惯改变营销策略,则成了破局关键。

而无论是跨界合作,还是场景切入,之于汽车金融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永远是资金。从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已公布的2016年业绩统计可以发现,25家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利润率多数超过20%,净利润超百亿元,但其资金渴望程度远超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有12家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发布金融债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9家汽车金融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资金,规模约363.65亿元,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成,此外还有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规模约为135亿元。

享道车助力汽车金融企业打破资金桎梏

面对汽车金融公司强烈的资金需求,一个持续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渠道成为制胜关键。作为众诚享道联手险企、银行、国企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打造的提供汽车金融资金信息服务的创新项目。享道车致力于开发汽车金融服务新蓝海,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极具针对性的定制化汽车债权采购信息服务,助力汽车金融公司突破资金占用瓶颈、解放资金使用限制,促进汽车金融市场发展。

据悉,享道车是目前国内最低成本汽车金融资金通道,月息低至0.55%的稳定、持续无限量的资金输出无地区限制,旨在孵化地方汽车金融企业龙头,从而达到红利共享。同时针对汽车金融行业、地方性企业需求进行深度解决方案定制,精准把控当地市场。

有别于其他平台,享道车给予合作商最大的自由度,从产品研发设计、风控把握、收益分配、品牌自主等多方面彻底放权,真正做到助力合作商孵化自己的汽车金融企业。同时输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服务、运营、风控、管理、培训等全方位营运体系和包含营运车、工程车、大型机械等全维度的汽车金融产品系统,满足当地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金融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汽车金融也能够覆盖到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汽车市场,汽车金融也将逐步演变成为巨头的战场。伴随着市场潜力的逐步兑现,先知先觉的参与者,才能最终享受万亿市场带来的红利。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