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持续的“一九行情”之下,私募基金的发行也日趋分化,不同业绩、不同规模的私募基金冷热不均,而根据资金性质和产品策略的差异需求,部分中小私募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多种渠道打好规模“保卫战”。
据网金宝了解,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成熟和监管趋严,私募证券行业告别草莽生长时代,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与之相伴,私募基金规模有所下降。前五月证券类私募规模缩水超过4000亿元。发行方面,“马太效应”加剧:一方面,知名大型私募机构凭借较好业绩口碑,进一步占据发行市场,50亿规模以上的私募机构数激增;另一方面,中小型私募面临新产品备案滞缓的压力,管理规模不断收缩。
业绩排名在市场前10%的私募基金更容易受到渠道的欢迎,发行情况也较为理想,而另外90%的私募则很难感受到市场回暖的迹象。网金宝表示,行业趋势对基金发行要求在提高,按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证券公司代销私募的门槛提高,券商很难再卖出很大的量,这意味着中小私募券商通道被卡住了。幸有银行销售端回暖,这让大型私募较为受益。从整个行业来看,还看不到销售回暖迹象。股票多头策略的产品发行并未回暖,渠道依然比较谨慎,尽管市场近期有所回暖,但客户对此并不买账。
受到私募基金产品策略不同和对接资金性质的不同影响,私募基金拓展渠道的角度也有所差异。比如一些私募量化基金大力拓展上市公司专户业务,这部分资金在规模中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主要还是资金性质所决定,量化产品的波动小,收益稳定,上市公司资金对回撤的容忍度较低,量化产品和这部分资金较为匹配。
网金宝分析师认为,目前股票市场位于相对底部,此时入场的风险收益比较高,投资者对股票策略产品反而比较放心,此外,管理期货策略、相对价值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组合基金策略的发行量也有所上升,监管有意使基金回归理财的本质,业绩成为私募基金之间彼此竞争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