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下称《报告》),《报告》对国内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做出了评价,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认为,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根据调查,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残疾人等应当成为金融消费教育的重点区域和群体。其中,学生群体是最适合进行金融教育的群体。

《报告》指出,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是金融素养提升最快的阶段。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筑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阵地,可以在最大层面上覆盖所有在校儿童和青少年,让其在学生生涯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学习金融知识,由此培养具有高水平金融素养的未来公民,未来或可达到“教育学生、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良好效果,是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
目前,浙江已有一例对学生群体进行金融教育的实践项目。2016年6月,浙江大学与泰然集团合作,由泰然集团出资一亿元,成立了国内首只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立的高校专项教育基金——“浙江大学泰然互联网金融教育基金”。由此,全国首个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学院在浙大应运而生。

将金融学院设置于大学,合作双方均有考量。浙江大学考察了泰然集团旗下泰然城的专业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泰然金融,认为该平台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运营专业,风控严格,交易额稳定快速增长,是典型且规范的互联网金融模板,对学生来说较有学习意义,深入了解该平台的运作机制、产品原理,可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对于未来生活、就业均有帮助;而泰然集团则看重浙江大学的学子潜力,希望能为集团和社会输送先进的金融人才。
该次实践目前处于观察阶段,需要较长周期等待实践成效。但观之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校园金融诈骗等情况,较之封闭的初中、高中校园,开放的大学校园已经成为受害重灾区。大学生苦于缺乏金融素养,没有对金融陷阱的辨识能力,陷足巨额欠债中的不在少数。在推动金融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解决目前大学生深陷金融骗局的困局,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