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帮助心理障碍人群自食其力、融入社会
魏大姐借钱开办“爱心屋”
张昊(化名)家住武昌区紫阳街,已经35岁了,她曾经是一名护士,由于工作中压力大,患上了轻度精神障碍,至今未婚,与父母一起生活。母亲60多岁,父亲70多岁患有帕金森症。
她从2014年认识了魏芳(见右图),就一直在爱心屋里进行康复学习,她很喜欢画画。这个期间,她的表现都很平稳,魏芳还为她制定课程,其中涉及女性自我保护、走失后的求助办法等。
2016年12月,由于父亲病情恶化,张昊一下子面临巨大压力,旧病复发。有一天,她外出后,就再没回家。
幸运的是,经过三个月的“流浪”,通过救助站、优抚医院多家配合,终于找到了她。再见到张昊时,她虽然说不出自己是谁,但是认识妈妈。她说:“我不记得家在哪里,但是我记得魏姐姐给我上过的课。”她刚失踪时,知道保护自己,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躲在快餐店等安全的地方。
47岁的魏芳是武昌区为微爱心助残中心负责人。
1998年,魏芳开始到社区工作。她发现,接受社会救助的人许多是残疾人和心理障碍人群,比起身体疾病,心理疾病更可怕,魏芳想运用专业知识去帮助他们。2010年,她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
2014年,魏芳在解放路社区租了个一室一厅,成立“wivi爱心屋”。爱心屋作为社会公益组织,为残疾人及心理障碍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走入社会、自食其力。社区工作者工资微薄,魏芳开办爱心屋的钱还是找姐姐借的,好在家人都十分支持她。
“wivi爱心屋”开办起来后,许多人带着有残疾或有心理障碍的亲属来参加活动,魏芳通过游戏的形式打开他们的心扉,再与他们深度交流。
魏芳有个女儿叫杨魏薇,读大学期间,每年寒暑假都跟着魏芳一起做义工。因为女儿学的是体育专业,她就和妈妈一起在紫阳街阳光家园给残疾人做康复训练,阳光家园的全体人员都非常喜欢这对“母女义工”。
2014年6月,杨魏薇大学毕业,本想回武汉工作,但魏芳建议女儿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女儿听取了魏芳的建议,考取支教老师,到洪湖某村小学任教三年。杨魏薇说:“从小到大,妈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她经常帮助别人,我愿意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文/记者刘丰 通讯员唐婧妮
图/通讯员童汉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