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2017中国零售银行消费金融论坛”于云南昆明开幕。飞贷作为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案例企业受邀出席,与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80多家银行代表齐集一堂,围绕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创新与趋势进行探讨。
会上,飞贷首席产品官卜凡德先生分享了“转型一年即盈利”背后的秘密。作为移动互联网信贷成功转型的企业,飞贷公布将开放共享风控、科技、大数据、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成为移动互联网信贷整体方案服务商,全方位护航金融机构零售信贷业务转型。
飞贷首席产品官卜凡德先生现场分享
飞贷互联网转型战果辉煌
飞贷自2015年实现移动互联网转型,首创手机助贷APP,其凭借强大的科技及风控、产品设计、品牌定位、营销能力,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卜凡德分享了飞贷转型一年取得的成果。
风控:100%拦截在线欺诈,并与金融机构合作几百亿资产,0损失;
产品:新模式对比传统模式业务增长70倍,复购率50%;
营销:在公司人数从3000人缩减至385人的情况下,注册用户数实现一年内增长500万,营销效果更实现了“投入2个亿打出10个亿的效果”;
科技:交互响应速度快至200毫秒,单机承压2000TPS,实现7*24小时运维,达到国内一流互联网企业的水平;
大数据处理量:每天新增存储1TB、每天亿次数据交互。
移动互联网信贷转型之难,难在“两个成本”
然而,移动互联网信贷转型并非易事。波士顿咨询的报告中指出,银行也有明显短板,如业务流程繁琐、准入门槛高等。飞贷首席产品官卜凡德先生在演讲中,分享了转型的不易,他认为主要有两大成本会让转型企业错失风口,甚至导致失败:
首先,是转型成本,需要“换脑、换手、换脚”。
换脑——从一个熟悉的领域到不安全的领域,至少要从客户思维、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三方面进行转换;
换手——业务转型至线上,组织架构需要进行从内到外的革新;
换脚——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必须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三换”如同脱胎换骨,而这对于受政策、架构、盈利等各方面约束较大的银行业而言,难度大,成本高。
其次,是试错成本。第一,时间窗口稍纵即逝。漫长的自主研发周期,导致错失稍瞬即逝的风口,稍晚一步,或只剩市场的残羹冷炙;第二,经验和数据的积累,需要交付巨额试错成本,风控、科技成本的暴增是必然。第三,承受资金亏损压力,转型中风控、科技、上线的不确定性,抬高了风险成本,加大资金亏损的可能性。
在两大成本约束下,银行要寻求极速转型,与经验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自然是首选,四大行与飞贷及BATJ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方位护航银行零售信贷业务转型
提到转型原因,卜凡德先生说到:“飞贷的转型成绩得到了诸多金融机构的认可,并希望飞贷能够输出技术。且移动互联网信贷市场之大,并非飞贷一家企业独享。在种种转型痛点下,飞贷亦看到了新的商业需求点。深思熟虑后,飞贷推出全新商业模式:为银行输出移动互联网信贷整体解决方案,助力银行的零售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升级。”
利用多年积累的创新成果,为金融机构提供全局性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转型落地,是飞贷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这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市场机会,更多的是可以助力整个金融行业共同去打造一个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态,共享新金融带来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