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楼顶的坡度达到38度,宁卫东和突击队员们半趴半跪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准备。
项目即将开始幕墙施工,宁卫东天天都要在施工区域反复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已经安装了工程电梯,但突击队员们却更爱“爬楼梯”。大家逐层巡视,保障施工质量,一天下来要上下几十层楼。
午后时分,室外的施工作业面气温达到30摄氏度。登高远眺,北京城区的高层建筑清晰可见。而北京新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设者们的手中崛起。
项目前广场上,宁卫东率领突击队员们抢运木料。
工间休息,突击队员们在工地旁散步。大家总喜欢聚在宁卫东身边,与他分享多年坚守建设一线的经验和故事。
巡视工地,组织各部门开会,宁卫东忙一圈儿下来早已过了饭点儿。在办公室里吃口盒饭,看看手机里女儿的照片,成了他最好的休闲。
文/本报记者 王东亮 摄/本报记者 饶强
4月23日,星期日,却照例是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A1项目经理宁卫东和他团队的工作日。
“保证年底市委机关顺利搬迁进驻,我就必须争分夺秒把房子盖好。”早上7点多,宁卫东持筷挑起泡烂了的方便面,眼睛却盯着办公室门边上那张五颜六色的工程平面结构图。
“这张结构图本是白底黑线。”两次受命建设市委办公楼的宁卫东告诉记者,去年四月办公区建好后,这张平面图就挂上了。完成一根工程桩,他标上红色,打完一块底板画上黄色,地下一层施工描上绿色,出正负零抹上蓝色,久而久之,各色叠加成一张紫色厚重的工程重彩。
虽是周末,当日工作计划却写满了三页纸。
爬上楼顶,沿着市委办公楼对称的轴线两望,细心地查看物料堆码和施工质量。“越是楼顶、地下这种人来得少的地方,越要严控建筑质量。建一座完美的大楼,才对得起期许和良心。”对施工进度、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宁卫东的执着,在建起一座座大厦的同时,也树起了属于他的丰碑。
这支负责城市副中心A1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北京城建集团宁卫东青年突击队,90名队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有55人,共产党员26人。这个敢于担当、苦干巧干的团队,带领数千名工人、协调上百家公司企业,仅用92天就完成3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A1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城市副中心A1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条件不利、工期特别紧张。工程质量目标为“鲁班奖”,施工场区地形复杂,施工区域土壤重度液化,因功能规划调整设计图纸三易其稿,工程在区域建筑面积最大却开工最晚……
“面临这么多难题,你不打怵吗?”记者问。
“我也着急上火啊!”摘下火红色安全帽、露出花白头发的宁卫东对记者说:“我才40多岁,这一头白发就是为工程急的啊。”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宁卫东带领全体青年突击队员沉着应对。设立“党员责任区”、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组织模式,用责任和担当,在副中心建设工地上奏响了新时代的“筑城序曲”。
城市副中心A1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守娟是位“老城建”,苦累难的活儿干过不少,但A1项目还是让她记忆深刻。
突击队刚进场时正值严冬,突击队员、项目生产副经理褚炳锋带着60名工人进驻现场,他们住在集装箱内,在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下,仅用15天时间就组织完成了现场1600米硬质围挡的砌筑搭设。
去年9月11日凌晨,30多辆混凝土车、24台桩机、30多台汽车吊正在进行基础桩施工,大雨突然倾盆而至,基坑里的混凝土车、汽车吊全部被困,危急关头,褚炳锋带领10多名突击队员,当机立断,立即组织混凝土浇筑,迅速协调吊出陷在泥里的汽车,再紧急安排抽水……当所有车辆和人员都回到安全地带时,已是凌晨4时。
共产党员、突击队员胡宪章在组织施工时左臂受伤骨折,经医生紧急包扎固定后,他悄悄跑回工地。同事们劝他回家休养,他说:“工期这么紧,我不能回家。回家了,媳妇就不让来了。”端着打了石膏的伤臂,他坚持了三个月没回家。
作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体量最大的建筑,A1项目结构施工使用了4.8万吨钢筋和30万吨混凝土。“施工期间,每天近千吨钢筋进场,加工600吨钢筋,30多辆混凝土搅拌车进出,如果没有超前的进度策划,必然会影响施工速度。”宁卫东团队不仅做到了科学的项目策划,还因此在此后的规划调整中未乱阵脚。
奇迹不是等来的,是连续百天通宵达旦劳作换来的,是提前谋划科学组织“拼”来的,是党员先锋和战斗堡垒齐力“攻”来的。
今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1项目施工现场考察,在详细了解建设进度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后,高度赞扬“工程规划的好,建设的也好!”
这无疑是对筑城工匠们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