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启德留学加拿大教育中心特邀加拿大低龄留学专家朱凡博士,在国内多个城市开设了主题为“从孩子的成长看留学选择”的低龄留学讲堂,通过真实案例的解析,为众多低龄留学家庭梳理了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甚至心理方面可能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成长与收获。 朱凡博士拥有数十年教育和成长服务的专业经验,并著有《中学就去加拿大》、《轻松留学加拿大》和《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三本加拿大留学专著,自己的三个孩子均在中国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后前往加拿大继续学习,加拿大低龄留学楷模,亲子教育专家,在本次启德加拿大低龄留学讲堂中,朱凡博士不仅通过在工作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小留学生的真实案例分析了低龄留学的优势与困境,也通过自己对于三个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分享了不少家庭教育的经验,而对于众多低龄留学家庭,父母在孩子留学期间,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孩子,朱凡博士也给出了三点建议:
建议一:早规划、早参与
出国留学是孩子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改变,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在孩子留学前尽早开始规划,朱凡博士建议希望送孩子出国读高中甚至初中的家庭,提前一两年先到国外了解具体的教育形式。比如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孩子参加一些游学,根据朱凡博士接触的插班学生案例来看,有游学经历的孩子表现更出色,而在选择游学时,建议选择偏重学习类,这样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适应海外课堂教学方式和小组讨论的形式。
规划留学的过程,朱凡博士也建议让孩子共同参与。这一点上很多中国家长时常进入“包办”的误区,“很多家长经常说,我不想孩子知道,我们准备送他出去,尤其是在中考这个阶段,因为怕他分心,对他的成绩不好,老师会找他的麻烦,找我的麻烦,但这样就有点像包办了。”朱凡博士认为包办的弊病显而易见。
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出国留学的主角是孩子,家长只不过是决策者的身份,如果主角不参与,后续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如果在选择学校、选择寄宿家庭方面,孩子完全不参与,也不知情的话,出国后孩子遇到不适应或者不顺利的时候,会有埋怨的情绪,会产生抗拒,因此朱凡博士建议在学校选择等方面,让孩子参与,同时家长要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大,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建议二:多花一年时间在英语上
出国第一年非常重要,家长和学生都需要适应。在出国前,家长和学生要做好充分沟通,以便于学生在海外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一位加拿大公立教育局的监护咨询专家曾经告诉朱凡博士,根据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国际学生最好可以先降一级,多花一年的时间在英语上。
按照惯常的无缝链接原则,国内高一的学生,到加拿大留学后可以去读十一年级,这样很可能学生最初没有适应加拿大的学习、语言、生活在环境,基础没打好,到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的吃力,学生会变得很挣扎。事实上,现在各留学目的国,都有专门为非母语的国际学生开设的准备课程。按照教育专家的研究,一个非母语是英语的人要明白英语,掌握好英语大概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孩子最多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上当地人的课,所以所有的留学生在入学前都要经过一个测试,再决定是上ESL里面的A、B、C、D、E五个级别,哪一个级别。
北京的孩子过去的话,英语水平高一点,基本上都是在C,中间这一级,能听懂课,能回答问题,能写大概四百字的作文,能够阅读到了一级,第一级就相当于他们当地的人大概九年级,然后E级相当于当地的学生的十年级,当然所谓的相当,也是相对,毕竟和从小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还是有差别,因此教育专家们才建议国际学生不防多花一年的时间用在英语方面,因为英语水平决定了选课,英语不够好可能能选的课也不多,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的升学、院校、专业,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
建议三:为孩子寻找专业的监护人
朱凡博士的第三点建议,是关于为孩子寻找境外的监护人。朱凡博士的两个女儿去加拿大读书期间,并没有选择住在亲戚朋友家,而是选择了私立寄宿学校,因为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还很稚嫩,与亲友沟通相处也许会出现不少磨合相处的问题,而在学校里面,可以逐步学习,并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朱凡博士建议,决定把孩子送出国读中学,在选择监护人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专业的监护人,比如寄宿中学,是由老师做为监护人,尤其是私立学校,大都是由校长做监护人,选择这样的监护人,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也会节省很多沟通和时间成本,比如要开家长会、孩子要调课等等,不论是亲戚或者密友,都不太可能随叫随到。同时,孩子习惯了国外中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后,如果监护人并不明白这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孩子的选课和升学方面也无法提供太多专业的建议,那这种监护除了常规的托管,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恐怕也没有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