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掌阅推荐:2016中国好书之《大国担当》

时间:2017-04-19 16:07:12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埃博拉在10天里就做完了艾滋病10年才做完的事情。”在《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的全书开头,引述自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时报撰稿人》理查德·雷斯顿的作品《热带》。

  还没有打开《大国担当》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一直在盘旋着一个关键词:“第四级病毒”。在进行生物学病原实验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做生物安全等级,埃博拉病毒就属于其中危险最大、防护最严格的第四级。

  第四级病毒的名单长期被各种引起出血热的病毒霸占,感染发病的过程非常迅速而恐怖。埃博拉病毒的最高致死率可以达到90%,病人感染初期会出现类似流感的发烧、疼痛症状,几天后人体组织就开始被破坏,出现各种内出血,最终多数病人会死于多器官衰竭——“它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让感染者不断口吐坏死的组织,最后五脏俱烂,七窍流血死亡。”

  2014年春天,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暴发埃博拉疫情,数以万计的生命惨遭吞噬。当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警告称:如果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当时距离疫情爆发已经超过五个月,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一共报告了1323起案例,其中729人死亡;死亡案例中有60多名医务工作者。

  这是近40年以来,埃博拉疫情爆发规模最大、最复杂且最严峻的一次,新增病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当地卫生部门的控制能力,急需国际社会增调医生、护士、医药补给和救济品加以应对。

  此时,中国人民向西非人民伸出了友爱之手,一场“生死大救援”就此展开:解放军第302医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间先后派遣三批医疗队前往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患者诊治任务,圆满完成人道主义救援,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赞誉的战斗历程,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和历史担当。

  《大国担当》是一篇长达39万字的报告文学。该书作者王锦秋、洪建国都是援塞队员。他们多次深入埃博拉病房采访患者、中塞双方医务人员等,积累了大量素材,完成了这部作品。2016年,在与疫情的斗争取得胜利一周年的时候,这本书出版面世;其中许多章节和描写令人胆战心惊或热血澎湃,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与病毒的战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李进看来,在当地环境不明、疫情态势不明、治疗手段不明的情境下,30名医疗工作者组成的队伍就是一支“敢死队”:“就像在黑暗的悬崖边探路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去。”

  中塞友好医院相当于北京协和医院,是塞拉利昂全国最好的综合性医院之一。然而,2014年8月,一位埃博拉孕妇在医院里死亡,随后医生和护士纷纷离职,医院只好停业,院长卡努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而医院破败得像一座孤岛,院子里都是齐腰深的野草。

  在复杂而迅速的改建之后,中塞友好医院成了中国援塞医疗队负责运营的留观中心。

  尽管离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已经快40年了,这种病夺走了万千生命,但全世界依然还没有针对它的疫苗和特效药。在改造医院的时候,医疗队特意预留了一个15张病床的“第四病区”。这是为医疗队员准备的。“塞拉利昂没有殡仪馆,也没有火葬场。如果哪个队友牺牲在这里,可能连人带床板一起直接被抬走烧了。”幸运的是,那悲壮的一幕最终没有发生。

  什么样的医疗条件算得上“艰苦”二字?简陋的设备不算什么,如何培训塞方传染病防护知识几乎为零的人,以杜绝因专业技能不够而造成的重大感染事件,是中国医疗队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从最简单的“六步洗手法”到防护用品如何穿戴,培训的过程“非常折磨人”,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当地医护人员真正理解防护的重要性。

  培训只是“开端的开端”,疫情不等人。到了9月23日,西非三国可能感染病例的数字已经上升到6574例,其中至少3091人死亡。埃博拉病毒到底有多厉害?一个被感染者,哪怕是咳嗽时喷出的一点飞沫,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医护人员不仅治病救人,还投入了自己的热情与大爱:

  一位11岁的小姑娘被治愈了,她还拥有了一件最心爱的玩具——中国医生送给她的毛绒熊猫;

  35岁的卡马拉患有小儿麻痹症,感染埃博拉可谓“雪上加霜”,但在这场生命拯救中,胜利的依然是医护人员;

  喜爱中国功夫,省吃俭用积攒了许多成龙、李小龙的电影光盘的成衣小贩蒂莫西,入院治疗21天,血液检测从强阳性到阴性;医疗队员们坚信,只要及时、科学、全力救治,再危重的埃博拉患者都是有可能治愈的。

  ……

  到了后期,中国医疗队的治愈率提升到了50%多,整个国家控制疫情的情况比以前也要好很多,所以大家的重点开始关注治疗。“塞拉利昂是疟疾高发区,所以我们也要做防治疟疾的培训……尽可能把我们能够留下的东西都教给他们。”

  “这次去执行任务的最大感受,就是我人变了。以前还计较一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现在都不放在眼里了,因为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活着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结果,需要我们积极去面对,而不是被动去接受。”这是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孟玉华的讲述,也是《大国担当》中许多援塞队员最大的感受。

  201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自塞拉利昂最后一名埃博拉确诊患者第二次血检呈阴性后已过去42天,埃博拉病毒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这一天,塞拉利昂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唱起了自编歌曲《拜拜了,埃博拉》。

  2016年,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率先在世界上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这将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埃博拉病毒指明药物研发方向。

  “我们一直走在战胜疾病的路上,我们曾战胜了无数的疾病,我们还要继续战斗下去,也许还会出现很多难以想象的疾病,但我们终将战胜它们。”

  这句话,也正是在援塞抗挨斗争中,“大国情怀,大国担当”鲜明的注解。

  本书入选了"2016中国好书"候选图书。想知道哪些图书最终入选“2016中国好书”,敬请关注4月23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由手机阅读品牌掌阅独家冠名的“2016中国好书”颁奖盛典。

  文/璎小媛

来源:光明网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