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生效(以下简称“4·8新政”),转眼间已经一年过去了。
4·8新政对行业的冲击是爆炸性的,虽然一年内有多次政策缓和,但仍然对行业和资本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让跨境进口电商在2016年下半年集体沉默。
但从今年年初开始,跨境进口电商们逐渐恢复了活力,也开始分别进行着各自的新布局。
3月17日,商务部的谈话中将跨境保税进口的商品定性为“个人物品”,虽然只是一次方向性的谈话,却无疑再为行业添了一枚强心剂。有不少跨境人都对亿邦动力网表示,跨境进口的春天要到了。
在4·8新政一周年之际,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也坐不住了,要对这不平凡的一年做个梳理。
1. 新政一周年,几家欢喜几家愁
4·8新政影响最大最深的,恐怕要数网购保税模式的跨境电商了。
由于4·8新政要求保税进口的商品按“货物”监管,并在商品批量进入保税区时验核“通关单”,很多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商的货物无法进入保税区,造成了大量的损失,销售额也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使得不少保税进口的企业在2016年下半年销声匿迹了。存活下来的跨境电商也不愿再强调“跨境”这个概念,而是想尽办法弄到货,
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转。直到去年5月20日的缓冲期文件下来之后,这些企业才有了喘息之机。而另一部分企业则相反,它们在保税区囤了大量的货,但因为新政中“正面清单”的限制而无法清关发货,导致资金周转率的压力不断增大。
曾碧波指出,这一过程中,创业型企业受到的压力非常大,这不只是通关单和正面清单的问题。50元免税额度取消后,商品还要尽量维持原价,这就需要电商平台进行大量的贴补。资金和流量都占据优势的公司甚至巨头们不仅可以继续烧钱维持,还趁机更加猖狂地掠夺市场份额。
“这一年,做保税进口的企业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淘汰、竞争和迭代。我之前在珠三角、长三角见过的很多跨境小电商,以及天猫、京东上的一些商家都经不住这种冲击死掉了。”曾碧波说道。
除了企业层面外,消费者层面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不论是保税模式施行的跨境电商综合税,还是走邮关的行邮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大部分商品的进口税都有所增加。有的电商虽然起初提供了包税的服务,但也由于压力而不得不逐渐让消费者自行担负税费(仍比一般贸易进口要有所优惠)。这对用户的消费愿望造成了少许影响。
其次,单次2000元、每年20000元的跨境电商购买额度也让消费者一度产生了质疑。2000元以上的商品则无法通过网购保税及跨境直购模式走通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情况只持续了不长的时间,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快就由双十一、黑五这两大促销节日重新点燃,并有越烧越热的势头。
2. 新政让跨境进口的模式更加清晰
曾碧波认为,一年以来,4·8新政带给行业最好的沉淀,就是让跨境进口电商的模式更清晰分明了。2015年的时候,跨境进口在模式上就有很多种,有保税的、直邮的、自营的、导购的、转运的等等。但现在,整个行业最清晰的只有两个模式——网购保税模式和跨境直购模式。
曾碧波提到的这两种模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网购保税模式通过规模化的集采,解决了中国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是一种标准化很高的模式,规范的网购保税模式解决了用户对商品质量的担忧,也有较快的物流时效。跨境直购模式(即BC直邮)则可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性的需求。
“这也是符合消费和零售本质的需求,放眼整个跨境购物的需求,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刚需,一种是个性化需求。现在,这两者已经很分明了,大家都明白,天猫国际跟洋码头是两码事,小红书的竞争对手不是洋码头而是网易考拉。母婴归母婴,跨境归跨境,不同模式的竞争优势不一样,相互之间的跨接也很难了。”
曾碧波指出,网购保税模式是跨境集采,这种备货的模式解决了重的刚需,但没有帮助上游产业更高效地进入中国市场,因此本质上跟家乐福进口超市没有区别。只有平台类的跨境电商真正连接了上下游,但现在做得好的比较少。
3. 新政的目的是消除不公平,让行业更透明
曾碧波认为,整个新政最核心的目的其实是杜绝不公平的竞争,避免各种灰色的、能避税的渠道。一年以来虽然有波动和冲击,但跨境电商相比一年前已经更加透明、阳光和高效了,这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8新政实施后,我们很快推出了电商物流的相关产品,去适应新政‘三单对碰’的标准。配合海关‘跨境电商件’的通关模式,清关效率很高。如果还是新政前的通关模式,去年黑五我们6倍于前年的订单量肯定走不通。这都得益于新政对跨境电商监管的透明化。”
曾碧波认为,新政的不确定性源于跨境电商行业对一般贸易进口的冲击。一般贸易和保税进口的标准依然不同,但本质相同。“我认为,国家的思路是要用开放来倒逼传统贸易门槛的改变。我们都知道,一般贸易进口仍然在沿用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导致流通速率降低。一个彩妆的产品每出一个色系都要重新做备案和检验检疫,这个壁垒太高了。”
4. 新政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3月17日的商务部谈话后,跨境进口的政策有了放开的趋势,但这同时给跨境电商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跨境进口按“个人物品”监管后,不需要再验核通关单,也没有了检验的环节,只需进行备案和检疫即可入区。这就要求平台和电商承担起更大的对消费者的保护责任。“我认为这是对的,是电商平台应该做的事情。这会加速淘汰不具备这种质量保障能力的跨境平台及企业,规模较小、模式混乱的跨境电商也会出局。”
5. 跨境电商还远远没到下半场
有人认为,经历了4·8新政以及一年半的缓冲期后,跨境进口电商即将进入下半场。曾碧波则反驳了这一观点。
曾碧波指出,跨境电商离下半场还很远,现在可能刚刚进入中场。
他认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上半场是过去三年的政策红利期。2013年9月自贸区开通以后,国家允许保税区开展零售业务,这个巨大的红利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部分的资本巨头都在这一领域开展业务。这一时期也完成了对大量消费者的教育,解决了一些刚性的需求。
“但在我看来,国人的消费红利还没有到来。政策红利唤醒了海外购物的意识,但‘中国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安心买到全世界好货’这样的场景还不够。消费者今天还是会担心质量问题、款式不好、丢单及退货等等情况。消费者还有这样的恐惧和担忧,消费红利的风口就不会来临。只有当消费红利真正到来时,跨境电商才进入下半场。”
曾碧波指出,目前国外的商家和品牌对国内环境仍然不够适应,不懂中国的消费者,换句话说,跨境电商上游的产业链的成熟度还不够。洋码头虽然有4万多买手,但相对国内约5亿的网购用户,这个数字还是不够大。只有把上游产业赋能体系做得更好,才能更接地气地带动上下游的整合。
6. 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涌动
表面上看,4·8新政让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一年来,好像不论行业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没有了动静。但曾碧波却指出,水面上风平浪静,水面下却依然暗流涌动。
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企业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布局。淘宝全球购到海外招募卖家、天猫国际大力开发欧洲资源、小红书启动了商家入驻、亚马逊海外购引入日本商城……大家都在为了迎接下半年的爆发而暗暗较劲。
跨境进口电商仍然是非常年轻的行业,虽然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诸多变数,但也有着无限大的可能。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已经给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市场层面,国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仍在不断攀升。越过眼前的山峰,你能想象未来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