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在二级市场主要以电子交易的形态出现,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竞争环境。早在1971年,纳斯达克就已经将电子交易技术引进股票市场。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创新才引起金融市场的巨大变革。目前,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所在监管压力下纷纷引入电子通讯网络,传统上主要依赖电话交易的外汇市场也转向电子交易,只有债券市场的电子化转型步伐相对缓慢。学者指出,网路金融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电脑交易系统与高速通讯网络的引入,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变革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然而,并非所有的电子交易都会增加公共利益,监管当局需要应对环境变化以保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
网络金融最显著的影响是市场结构变化,“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持续增长。这一方面增加了交易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同质性。以美国为例,2003年的日均交易量为30亿股,2009年已上升为日均100亿股。与此同时,传统交易方式的占比显著下降,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1月的80%下降到2009年12月的25.8%。与交易量的大幅上升相反,电子交易可以减小平均交易规模,从而在交易大额头寸时更有效地节约成本。传统上需要借助交易所交易来隐藏实际规模的大额交易,如今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的“暗池”控制其指令的暴露,持续地通过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电子交易在以“光速”进行,距离对交易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证研究发现,电子交易成本与地理距离有显著的关系。距离交易所较近的股票市场交易员能够获得更高的指令执行质量,数据传输速度限制导致电子交易的速度产生差异,具有速度优势的交易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结构的变化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直观上看,电子交易扩大了市场规模,可以为提供更多流动性。实证研究证明,算法交易提高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流动性,而且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充裕。在市场波动时,算法交易相比人工交易更倾向于释放流动性。然而,电子交易在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需求,而且后者还可能减少市场流动性并导致利差扩大。第二,电子交易通常在收市时平仓,交易员会在交易日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卖出大额头寸,这有可能导致价格的显著变化,从而增加市场波动性。而且,高频交易的交易策略,如动量策略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最近的例子是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的“闪电崩溃”,虽然高频交易并非引发崩溃的原因,但其随后的反应引起了巨大的卖出压力,加剧了市场波动。然而,观测期改变会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如在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发现,算法交易与市场波动性负相关。第三,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交易的价格发现机制。学者认为,电子交易作为稳定投机者,其对流动性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价格更加有效。“暗池”交易会损害价格发现的有效性,同时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引入流动性因素后, “暗池”可以提供价格相关信息,有助于价格发现,但会降低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