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浅谈近年来中印电影交流

时间:2017-09-15 13:42:29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对于中国人而言,近期有两个印度话题一直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经常讨论的,一个是中印边界处起的纠纷,从印度军队非法越境开始,发展到解放军和印军短兵相接,虽说没有爆发太大的战争,但边境每天都好不热闹。另一个话题呢就是顺利骗走数以千万计中国影迷眼泪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政治层面的话题我们不做深入讨论,今天我们从电影层面聊一聊中印两国电影有哪些是值得彼此学习和借鉴的点,作为老邻居,印度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无法和中国相比,但是在电影行业上无疑却是走得更快的一方。从二战后,印度成立电影法,那时候开始印度电影就时常在国际上斩获各种奖项,早在1957年,印度就凭借《印度母亲》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样的成绩母亲中国电影都还没达到过。再加上反映1943年印度饥荒和当时村落民族传统分崩离析的《远处的雷声》在德国拿下金熊奖,印度电影可以说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国际认可。

  而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这几十年来也不乏优秀的作品《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也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华人电影的魅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电影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对于一个话题或者社会现象剖析得不够深入,不够彻底。而近些年来,中国电影进入一个低潮期,反观印度通过《摔跤吧,爸爸》类型电影却在国内外备受好评,其中总结起来,最值得中国电影反思的是电影的故事内核。

  中国资本大量涌入电影圈让中国电影不缺钱,但商业元素太重反而让中国电影大大缺少了故事内核,《摔跤吧,爸爸》本身的制作成本和难度都不是太高,并没有采用太多高科技的手段,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缓缓叙述出来,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十分用心的细节处理。骗走了全世界观众的眼泪,而中国这些年的电影作品却深陷广告植入,粗旷叙事,引得品味迅速提升的观众们连连吐槽。

  当然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对于印度电影而言,中国电影业并非都是反面教材,更科学的时间布置,更开放的题材这些都是印度可以学习的点,印度电影动不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让观众往往容易产生观影疲惫感,而题材比较单一也容易让观众对印度电影产生审美疲劳。至于每部电影都必定出现的印度歌舞,传承传统文化是好的,但是太过牵强或者强制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和忽视中国电影这几年的进步,例如华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简称华文中心)的成立,以及影视产权交易等新模式的出现,就从大方向上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格局,中国电影从以往投资人独大的不科学制度,变成了吸引民间资本从而电影人能真正按自己的艺术诉求表达和创作。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中国电影这个时间,期待在文交所这些新兴机构的引导下能更快成长。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在各个层面都会交流和碰撞,期待中印两国在电影层面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