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打破了人类的信息孤岛局面,将数字化的信息互联互通,因此起源于报纸中缝广告和布告板的分类信息,可以说互联网最古老的商业模式之一。但过去一段时间,这种信息媒介却遭遇了冰与火的考验。
被低估的分类信息:两大玩家财报齐向好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随着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这对缠斗十年的老对手终于停止了口水战,而百姓网又是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分类信息网站一时间进入了沉寂时段。
没有了太多声音之后,分类信息领域也自此开始被外界看衰。深究来看,用户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匹配,而是希望得到能够直接交付的服务。再加上,移动端本身能够呈现的信息量就有限,这更使得分类信息网站海量信息的优势在移动端难以施展。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资本泡沫褪去,分类信息却在2017年仿佛重获了新生。不久前,58赶集和百姓网都对外发布了新一季度财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两家分类信息平台的财报都相当出色。
8月18日晚,百姓网公布了其2017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百姓网营业总收入达2.37亿元,同比增长50.2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016.86万元,同比增长436.63%,而这一数字也超过了去年全年净利润的总和。
3天后的8月21日,同样身处分类信息赛道的58同城也发布了其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近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净利润高达5.4亿元,同比增长近五倍,去年同期为净利润9010万元。而在电话会议后,58同城股价暴涨逾20.43%。
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带来的是资本市场对分类信息赛道的刮目相看,而这背后则是这一领域价值的一次重新发现。
为什么分类信息的价值现在正在回归?
从2005年国内的分类信息网站创业兴起以来,历经12年的分类信息领域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从过去1年被人们看做老故事,被资本市场低估,到今年硕果仅存的两家公司纷纷拿出亮眼的财报,分类信息的新价值似乎正在被发掘出来。
(1)分类信息平台仍然不可替代
分类信息是连接人与信息、人与服务平台,对于众多长尾信息和服务而言,分类信息平台无疑是最合适的承载方式,可以让用户一站式的完成多种需求的满足,将众多原本低频的需求聚合成为了高频的使用行为。
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垂直的服务提供商,都很难满足用户这种需求,前者信息的维度太过于广泛,后者则又陷入某个垂直细分的领域,让用户不得不在几个不同的平台间跳转。
对于用户而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然也还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有效替代分类信息平台的产品,此前关于分类信息平台在移动端会被取代的声音便也渐渐小了下来。
(2)渠道下沉带来了新的增量
无论是58同城还是百姓网,两者都意识到了分类信息渠道下沉的重要性。
百姓网希望通过高自动化的线上自主平台,让大量小微商户,这些难以被销售团队触达的受众,也能够在百姓网上发布信息。而58同城一方面则希望依靠58同城的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的自然流量,另一方面则在加紧其销售团队的建设,以期能够覆盖更多的地区。
与很多领域不同,分类信息网站是一个双边平台,这也就意味着其具有网络效应,一旦撬动了市场的一端迅速启动,就能够快速依托于网络效应占领市场,建起壁垒。因此对于瞄准了同一个新兴市场的两家而言,速度似乎成为了关键。
(3)投资布局换来了纵深服务
相比于直接实现服务达成或交付的O2O服务商们,分类信息网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能够提供信息撮合的功能,却无法实现服务的交付。这也使得大量头部、高频的应用不会被分类信息网站承载,分类信息网站上常见的类目只能是中低频的本地生活服务、招聘、二手交易等,这些品类大都因为频次不高或者受众群体不够大等原因,不足以支撑一个独立的商业平台为之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管疏通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并不高频,可能是一年1次甚至更低频的事情,而即便是将相关的家庭维修服务都放在一起,可能频次也不会超过一年5次,这时一个独立的维修服务O2O平台从商业上而言就并不划算了。因为用户的需求低频,且密度不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零散分布的,最高效的方式反而是分类信息式的信息撮合。
58同城也深知这个道理,除了单独拆出58到家和转转之外,58同城并没有在品类垂直化方面走太远,前者是当年O2O热时的产物,如今看来虽不算大成,但也算不上大错;后者则是因为二手交易的需求正在越来越刚性和高频,且交易本身并非简单的信息撮合能够支撑的。
而百姓网则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在一些高价值或市场空间大的领域投资布局头部公司,仅2017年上半年,百姓网就花了近亿元人民币,投资6家公司,在婚庆服务、家政、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希望以此形成服务矩阵,在一个非标的服务世界里,为用户提供更多标准化有保障的服务产品。
两大巨头的这种纵深布局也便是王建硕所言的“一横一纵大生态”,横是指分类信息的大方向,纵便是对垂直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生态则是指通过投资、整合这样的方式,构建分类信息服务的生态。当然构建生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倘若没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构建生态无异于自嗨。
轻重的不同模式之争,但最终却殊途同归
虽然两家公司的财报也都很优秀,但58同城和百姓网各自对分类信息未来的思考却存在根本上的差异。用一句话来总结:在58同城深入线下,越来越重的同时,百姓网似乎变得更轻了。
在2年前完成与赶集合并之后,58同城似乎就成了分类信息这个赛道的代言人。合并带来的优势很明显,58同城确立了行业地位,减少了与赶集在广告战中的损耗,得以快速扩张规模,并开始变现盈利。甚至能够腾出手来,在二手交易这样的领域,与阿里的闲鱼掰一下手腕。58同城正在享受行业第一名为其带来的红利。
58同城走的是线上轰炸+地面扫街的方式,一方面是轮番的品牌广告,另一方面则是组建自营的庞大销售团队。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能够迅速开拓市场,这让58同城更快地将分类信息这个模式落地到中国,并且能够真真切切地带来销售收入,支撑这家公司能够一路狂奔。
而从规模和体量上而言,作为昔日分类信息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一方,百姓网落后于合并之后的58赶集不少。雪球财经创始人方三文曾写过一本书叫《老二非死不可》,在资本日益集中到头部公司的今天,这个倾向似乎变得更加明显,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新美大的成立,行业第一第二名的合并似乎成立必然趋势,而在分类信息领域,2015年58同城和赶集的合并也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分类信息网站之战的结束。
在那时,大多数人忘记了这个曾经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的市场的另一角——百姓网,从58同城、赶集宣布合并,到百姓网决定拆VIE,再到最终挂牌新三板,百姓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来看,百姓网赶在了一个最合适的窗口完成了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回归。
但让百姓网能够在市场第一、二名合并后,没有迅速被打败,反而逆势扩大规模,实现盈利的核心因素则是其轻模式。不同于58同城,百姓网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和分类信息网站鼻祖Craigslist近似的轻模式,百姓网在销售层面选择的是“用户线上自助+线下代理商”的方式,通过沉到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场的代理商,开拓与58同城不尽相同的分类信息市场,这也使得有着大量重合用户的58同城、赶集的合并,非但没有打死百姓网,反而让百姓网有了一个充足的时间窗口,实现渠道和业务的下沉。
至于双方的战略布局,也因为基因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百姓网主要依赖2C端的资源,在垂直细分行业广泛引入合作代理商,减轻平台本身成本压力;而58同城倾向于大面积渗透垂直行业,建立自营网络,力图完成O2O垂直电商的布局。
虽然两家公司的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殊途同归,从最早的报纸中缝广告,到后来的电子布告板,分类信息的需求始终存在,58赶集和百姓网所要做的就是在移动端赋予这些信息新的价值。 “对整个分类信息行业来说,最不容易的,就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情。”
如今看来,分类信息市场的故事远远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