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五部委"14条"促电视剧繁荣发展 不能再看明星下菜

时间:2017-09-05 11:48:36    来源:新闻晨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指导电视剧发展方向。《通知》中的14条要求,涵盖了电视剧创作、投入、播出、收视率、人才培养、宣传评价等多个角度。其中,《通知》特别针对当前电视剧市场“唯明星论价”的现象,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投入、分配机制,规范购播和宣传行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

  严禁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

  《如懿传》 版权售价13.8亿元、《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版权售价11.8亿元,《赢天下》网络版权售价4.8亿元……有明星大腕的电视剧,价格总是卖得更高一些,多年来,影视行业一直有着这样的“明规则”。

  但在光鲜的售价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电视剧制作成本的畸形增长。动辄几亿元投资,似乎已经成为今天电视剧制作的家常便饭,其中明星片酬更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这种现象,此次广电总局等五部委下发的《通知》,明确提出规范购播和宣传行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

  事实上,这不是有关部门首次就此类问题发声。去年9月,总局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的通知》,指出有个别电视台片面单纯地以明星论价,客观上造成了拍摄制作成本结构不尽合理、分配比例失衡,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管理,“不得在电视剧购播工作中指定明星演员、划定明星演员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而此次的《通知》在重申要求的同时,也特别点名综艺节目、网络剧,要求两者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力求遏制“唯明星论价”现象。

  “唯明星论价”引发恶性循环

  乍看之下,“唯明星论价”似乎是市场行为,但在近两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大量业内人士反复讨论分析,直言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影视生态的恶性循环。

  比如,曾有制作人爆料,正是在“唯明星论”的影响下,天价片酬比比皆是,“因为购片人要完成收视率,想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面孔,戏拍的是什么不重要,只要这张脸大家认可,所有的宝都押在这个人身上,他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明星片酬增长了,制作费用自然就下降了,最近两年,许多电视剧都陷入制作成本大幅压缩,明星滥用替身、配音等怪圈,包括《孤芳不自赏》 等多部全明星阵容的电视剧都曾也因此遭遇强烈批评。有制作人透露,如今电视剧增长的费用,大半都花在了明星身上,“我们老说制作费加大,但实际上加了多少钱,制作花的钱都是差不多的,无外乎是加了几个演员的。没办法,市场认可了,大家都疯狂。”

  更触目惊心的是,“唯明星论价”也伤害了那些扎扎实实表演的演员。曾有演员表示,目前行业片酬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两极分化里剩下的演员,片酬不是在升,反而是在降,因为剧组认为卖片子卖的不是你。”

  继续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

  除了电视剧购播方面的问题,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发布的14条《通知》,提纲挈领地就未来电视剧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与要求。比如,对于重大历史革命、农村、军事等题材电视剧,要求加强创作规划、剧本扶持和播出结构。

  而对于收视率造假这一行业痼疾,《通知》也再次强调,将坚决依法打击造假行为,维护行业秩序,要求播出机构不得将电视剧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知》特别提到,要求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这也意味着,未来电视剧收视调查的方式将更加多元,评价标准也会进一步更新。

  此外,过去影视行业鱼龙混杂,群演、基础职业技能人才的福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此次《通知》提出,可以探索通过按电视剧创作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模式,保障电视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在人才储备方面,影视基础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机制也将逐步完善,加强编剧、摄影、录音、美术、服装、化妆、道具、烟火、置景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曾索狄)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