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后黑龙庙村开售“诚信葡萄”

时间:2017-08-29 09:59:50    来源:京效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施肥要注意,一定要有机;葡萄架下草,要来人工薅;病虫害预防,物理手段上;品牌要守好,不能乱打药;果熟才出手,不可生货有……”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最近一直念叨在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村民嘴里。原来,这是后黑龙庙村葡萄种植户最新签订的诚信公约。8月18日,后黑龙庙村成立了葡萄种植户诚信联盟,全村25家葡萄种植户自愿签订诚信公约,承诺在葡萄种植中严格遵守有机认证规定,不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销售中不以次充好,不缺斤短两,用心打造后黑龙庙村“诚信葡萄”。

  后黑龙庙村种植葡萄已有30多年历史,2009年全村葡萄产业开始进行有机转换,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有机认证。目前全村有24家葡萄种植专业户和1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500多亩土地上种植着巨峰、奥古斯特、黑奥林等十余个品种的葡萄。

  为帮助村里葡萄产业在市场上更具品牌效应和竞争力,在该村第一书记谷天硕提议下,后黑龙庙村全体葡萄种植户自愿签订了诚信公约,许下绝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绝不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绝不以次充好、缺斤短两蒙骗消费者的承诺,决心打出“诚信牌”,让生长在后黑龙庙村的500多亩葡萄成为“诚信葡萄”,使消费者能够放心采摘和购买。

  今年55岁的贾明是北京绿野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5年前,原本在外闯荡的他听说村里的葡萄通过了有机认证,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开办了这家合作社,专门种植有机葡萄。现在他的园区占地200多亩,有十多个品种的葡萄,年产量能达到十几万公斤,是张山营镇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18日,贾明带头签订了诚信公约。他说,现在葡萄产业面临一个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葡萄销售越来越困难,另外一方面消费者又苦于买不到“保质保量”的放心葡萄。通过签订诚信条约,成立诚信联盟,以后黑龙庙村“诚信葡萄”良好品质作保障,就可以吸引更多回头客,用好口碑打开更广销路,也让消费者能买到更多放心水果。

  后黑龙庙村第一书记谷天硕告诉记者,该村是低收入村,村里主导产业就是葡萄种植。这些年村里葡萄在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老百姓都很着急。与其被动等待“输血”增收,不如联合村民打造“诚信葡萄”品牌,用品牌力量吸引更多消费者,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用主动“造血”方式早日摘掉低收入的帽子。下一步,村里将根据履约情况为每一家葡萄种植户定级评星,公布“诚信葡萄”星级榜,让前来采摘的游客一目了然,激励村民把“诚信牌”越打越响亮,用“诚信牌”把日子越过越宽裕。

  本报记者 夏开晗 通讯员 陈述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