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密云:深山垃圾处理用上“钢铁侠”

时间:2017-09-15 11:00:35    来源:京效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连日来,密云区北庄村村民高延保,心情舒畅了很多。往常两三天才清理一次的垃圾,如今日产日清。

  北庄镇11个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2吨,这些生活垃圾都去哪儿了?

  “全都运到镇生活垃圾分选处理中心喂‘钢铁侠’了。”在高延保的带领下,记者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找到了答案:用垃圾分拣处理机,将垃圾分成塑料制品、玻璃瓶、金属制品、渣土等几类,六成以上不出镇便可得到处理,其余可燃垃圾运到区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基本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输、镇处理”的分选模式,减少了运输成本,村里垃圾也得以日产日清。

  这台被村民称为“钢铁侠”的设备个头大、胃口大,生活垃圾到它“嘴”中要过“三道关”。记者看到,核桃皮、树枝、塑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经过喷淋消毒后,被一股脑儿倒入设备入料口,再经过传送带输送提升至一个人工分拣平台。

  “两个人合作,就能把传送带上的电池、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瓶给分拣出来,分别放到回收桶里。”镇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主任李海存说。人工分拣后,再经过磁选分拣机,夹杂的铁制品便被脱离出来,回收再利用。然后,再经过滚筒筛设备,将渣土、石块等重物质和纸、塑料袋等轻物质剥离开来,人工分拣后,被整齐分类码放在设备旁的仓库。

  李海存说,以前,北庄镇的生活垃圾通过清运车统一收集后,经过40多公里运输至区填埋场处理,镇里垃圾清运能力有限,来回跑一趟得3个多小时,每村只能两三天清运一次。

  “我们村有900多口人,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以往,街头大大小小的垃圾桶都被堆得满满的,两三天才清运一次。”高延保说,尤其到了夏季,臭味很大,蚊蝇滋生。

  去年底,北庄投入200余万元引进了垃圾分拣处理设备,探索出了深山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新模式。“10多吨垃圾,人工分拣得30多个小时;用设备处理只需要3个多小时。”李海存说,这一新模式每年可为当地种植企业提供2000余吨有机肥,回收废铁、玻璃瓶、塑料瓶17吨左右。65%的垃圾不出镇便得以处理,其余35%运往区垃圾填埋场的可燃垃圾,有利于提高未来区垃圾焚烧发电的效率。 本报记者 杨旗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