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轻。
昨天,顺义区潮白河两岸,成群结队的市民在蓝天下徜徉。他们当中,有一群身着红背心、头戴小白帽的老年人,他们拿着保洁工具、垃圾袋,行走在河岸两旁,成了潮白河畔一道温暖的风景。
每天上午,77岁的李书田老人都会步行十几分钟到潮白河桥畔,开启一天的护河行动。西起俸伯桥,东到彩虹桥,3公里多的河岸,几年来,李书田不知走了多少趟儿。
3年前,在光明街道裕龙三区党总支的引导下,李书田和社区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共同成立了星火志愿护河队。谈到队伍的成立,李书田说:“我是从顺义区水务局退休的,这些年来,守护潮白河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清淤河道、修护坡,到河上建坝、建闸、建桥,再到引温入潮工程,李书田对这些发生在潮白河上的事儿都门儿清。
“退休后,我了解到潮白河管理平时缺人手,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顺义的母亲河。” 李书田告诉记者。
如今,护河队有成员95名,李书田把他们编成了14个小组,上下午各一组进行巡河,每天不间断。
“我们既是护河队,又是宣传队,还是卫生清洁队。”老李说,对于乱扔垃圾、钓鱼等不文明行为要劝阻,刚过去的暑假中遇到有孩童在河边玩耍,要提醒家长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正说着,看见河畔有人准备钓鱼,老李快步上前劝阻。“小伙子,咱这河边可不能钓鱼,会破坏河水生态。”通过李书田的耐心劝导,小伙子收起了渔具。“其实只要耐心劝导,绝大多数人都能改正不文明行为。几年下来,河边的不文明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对于这一点,老李颇感欣慰。
护河队里,像老李这样尽心守护潮白河的队员还有很多。年龄最大的队员高荣,今年已79岁,大伙儿担心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别干了。可他坚决不同意,依旧奔走在护河一线。“我要趁现在身体还硬朗,多看看咱顺义的母亲河。”高荣笑言。
六组组长李新民,前段时间老伴儿生病做了手术,可他在照顾老伴儿之余,仍坚持护河,每次都按时到指挥部报到。“心里装着党,退休不离岗,守护母亲河,晚年发余光。”李书田的几句打油诗,说出了每名护河队员的心声。
在护河队的努力下,几年来共劝阻不文明行为百余次。除了护河,这些身穿红背心的老人还向市民讲述潮白河的由来、历史变迁,副队长冯江更是查阅资料,为市民讲述发生在潮白河畔的故事传说。
这支老年志愿队,宛如点点星火,散落在潮白河两岸,散发余热,守护着碧水绿树。
几年来,像潮白河畔这样的保水护水行动,同时在顺义多地上演。今年,顺义将完成11条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新建高效生物骨料净化床78座,修建生态边坡2万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49.3万平方米,河道清淤79.8万立方米,形成“一汪净水向南流”的生态美景。
本报记者 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