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车难”又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在吐槽,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网约车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网约车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出租车“打车难” 问题的,为何自身也步了出租车的后尘?网约车打车难的根本原因在哪?又如何解决?
供需失衡 平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打车难,网约车市场的主要玩家滴滴易到神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对于滴滴而言,网约车新政以及京沪两地的细则出台之后,对滴滴尤其是对快车业务冲击很大。在北京运营的网约车中,外地牌照车辆约占一半,符合“京人京车”等标准的网约车占比可能仅占目前存量的一成。严格按照此项标准,滴滴的运力将被严重削弱。3月20日,滴滴已经逐步停止对北京三环内非京牌网约车派单,以后滴滴“打车难”恐怕会更加严重。
对于易到而言,出现打车难的问题可以说是“躺枪”。易到一直专注于相对比较高档的专车领域,所受冲击较小。但新政出台后,行业快车业务受到严重冲击。习惯了使用“快车”出行的人群要么回到地铁公交,要么转而投向专车市场。易到为专车第一品牌,这类人群在选择新的打车软件的时候,选择易到的可能性会更大,用车需求的压力恐怕会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易到身上,这也使得易到出现了打车难的问题。
对于神州而言,其出现打车难的问题是因为其本身运力就比较缺乏。其年报显示,2016年神州专车司机人数为两万左右,与滴滴易到存在明显差距,其出现打车难的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家平台出现打车难问题都有自身愿意,但归纳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归根到底是供不应求,供需失衡才导致了打车难。
新政将网约车被定位为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而不是基本出行方式,这就意味着大量的网约车司机要被淘汰,供给端严重缩水。而与此同时,需求端持续旺盛,罗兰贝格公开发布《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汽车共享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的816万次/天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更有望达到1.8万亿元。网约车需求端继续增长,供给端却大量缩水,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形成,因此网约车市场打车难便很自然的出现了。
解决打车难 政府与网约车平台需同时发力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现在打车难所以会重现,根本原因在于网约车数量大幅减少,而网约车锐减的原因又将网约车定位为“高端服务”,并据此抬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才使得网约车由过去的供大于求变成现在的供不应求。解决供需失衡问题无外乎开源、节流两项。在在百姓已经逐渐习惯了使用网约车的时候,可以在开源上多做文章。
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增加合规车辆,加强调度是帮助解决打车难问题的重要办法。以易到为例,易到为解决打车难问题的努力不容忽视。在增加供给上,易到积极吸引符合新政要求的司机加盟,如今易到的活跃司机已经增长到了600万。在加强调度上,易到于3月13日宣布,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同时基于平台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易到宣布对网约车服务动态调价功能实行封顶机制,实施限制订单最高浮动加价0.4倍。
对于政府而言,既然打车难重现,是网约车门槛过高造成的,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措施降低网约车的准入门槛,让大多数网约车能上路经营,这样打车难重现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除此之外,从宏观交通政策和长期来看,还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得支付能力较差的用户重回公交出行方式。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能考虑到老百姓的诉求,尽快为目前大部分网约车面临退出的困境解套。
原文:http://www.chnews.net/hmtj/201703/13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