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北京医改绝不是为了降价

时间:2017-03-24 18:48:14    来源: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酝酿已久的北京医改终于出炉。4月8日起,北京市所有公立医院都将取消药品加成,相应地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将上升,而大型检查的价格则会下降。此外,挂号费和诊疗费也被取消,代之以医事服务费。

  有媒体马上总结,改革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20%。但如果把这次医改视做降价,一则预期可能落空,二则视线可能失焦。此次北京医改最重要的是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结构的历史性扭曲,重新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疗服务奉行低价策略,人为设定的低价牺牲了医生的利益,但市场自有规律反噬,它会通过“加成”、“红包”等手段,将医生收入提至合理水平。但因为医生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得不到尊重,从而降低了医生的职业尊严。所以医改的第一步,需要给医生正名,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医生名正言顺地靠本事吃饭,而不是以药养医,以灰色收入糊口。

  北京医改做了对的事情。取消药品加成并不难,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才是关键。但凡改革,就涉及利益的调整,必然要面临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大背景下,让患者大幅增加医疗支出不太现实,也不政治正确。但让政府接盘也很困难,尽管在其他国家养老和医保向来就是财政的大头。因此,最常用的过渡办法就是让医保基金来报销。这也是北京医改的破题逻辑。

  但医保基金能否支撑,将是北京医改下一步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医保基金如何盘活和扩容,这是技术问题。但另一方面,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之下,医保基金与养老金一样,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部分省份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经常发生,医保基金“穿底”的风险日益凸显。北京的医保基金家底当然厚实一些,转圜余地更大,但从长期看,收支压力难言轻松。

  解决之道,除了政府增加投入,仍要寄希望于市场之手。比如商业健康险可以对冲医保报销中的道德风险。此外,医疗市场的管制也是一个双刃剑问题,在维护医疗公益性的同时,医疗行政权力对医疗服务的价格、对医生的流动、对社会资本的准入干涉太多,导致民营医院无法跟公立医院竞争;对“资本之恶”失于监管,则让市场变得失衡和劣化。

  医疗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行业,在任何国家,医疗费用都是不断增长的,都面临着医改的压力。把医保变成高福利的国家,近些年都有些不支,但如果医保大部分由个人买单,也是不能承受之重。这个问题没有最佳答案,但大致有个共识,完全的公益性和完全的市场化都不可取。如何在本国国情下搭配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度,就是各国医改的破局所在。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